所有一丝一毫之善,皆悉以此迴向往生
「日用之中,所有丝毫生所有一丝一毫之善,皆悉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此迴皆悉以此功德,向往迴向往生。所有丝毫生」 这一段文,皆悉印祖告诉我们:一个修净土人,此迴我们日用当中,向往「所有一丝一毫之善」,所有丝毫生我们在三宝中住,皆悉多少为三宝做一点事,此迴扫地、向往洗碗等等,所有丝毫生一切的皆悉,我们供佛、此迴供香,这种世间的有为善法,这是第一个。 其次讲到出世间的善根,「诵经礼拜」这个是种种无漏的清净善根。不管是世间的有为功德跟出世间的善根,要怎么办呢?应该要怎么处理呢? 「皆悉以此功德,迴向往生。」 就是要把这种功德,使令它不要流入到人天福报,要把它集中起来,迴向到往生极乐世界。 这个地方「迴向往生」我们解释一下。印祖在另外一篇文章提到说,这个迴向是应该包括两个内涵: 第一个,约着现生来说,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把这个功德加持在现生的,这个生命还没有往生之前,能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这第一个。 其次,约临终来说,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所以印祖他的意思,就着净土行人来说,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功德,加持在这两个方向上:一个是现生;一个是临终。这是迴向往生的办法。 这样子做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看第二段。 「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 这样子的修持,一切的行门,当然我们以信愿持名是正行,其它的布施、持戒,种种的行门,都是净土的助行,这是万善庄严净土,这一切的法门,都对往生有帮助,不但是念佛,一切的法门都是净土的助行,它都能够帮助我们往生。 下面讲一个譬喻,什么叫净土助行呢? 「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 这个灰尘,「众尘」就是这个世间上有很多的灰尘,东边一块灰尘、西边一块灰尘、南边一块灰尘,各式各样的灰尘,这个灰尘分散以后,它就力量薄弱,怎么办呢?「聚众尘而成地」,我们把这个灰尘集中起来,就成一个大地,就能够运载,有这种运载的功能。或者说「聚众流而成大海」。这个水,东边一滩水、西边一滩水,我们把这个水集中起来,变成一个大海水。这个意思就是说,迴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种凝聚的力量,把我们的功德凝聚起来,不要使令它分散,凝聚在我们所要趣向的目标。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只是念佛不迴向,这件事就有问题,会使令我们这种功德,就会流散到这个世间的有漏福报去,对我们往生,就不能有一种加持的力量。 所以这个迴向,它能够把一切的善法集中,你今天做一点善法,明天做一点善法,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聚众尘而成大地,聚众流而成大海」。这样子「广大渊深,其谁能穷」,这个就是一个强大的力量。这个迴向的殊胜就在这个地方,它有一种凝聚的力量。这个是说明迴向的意义。 问:师父慈悲,我们在打佛七的时候,在念到就是说到迴向的时候,有的老师说我们念佛的功德,就是去净土的资粮,不要随便迴向给别人。 净界法师:那你还是大乘吗?要普皆迴向啊!你要把你的功德,你要跟众生分享,一切众生同生西方同成佛道,你的心量才会开阔。 你怎么会把佛号收起来不敢释放?你要释放出来,无尽灯法门,譬如一灯燃百千灯,怎么会不要迴向给别人?这个观念不对! 问:不是,这意思说,如果是有人往生了,我是说我把我今天念佛的功德迴向给某某、某某我的好朋友、或者我的…… 净界法师:你不会损失,而且你会有更大的功德,因为你这个是跟菩提相应,跟无上菩提相应。迴向,就是无尽灯,你把你一个小蜡烛——我们本来七天,所念的佛号是有限的,对不对?我们创造的佛号不管再怎么多,还是有限。你到最后普皆迴向的时候,它那个佛号是百千万倍的增长,譬如一灯燃百千灯,灯灯相传无有穷尽。所以迴向对我们是很重要的,把有量的功德转成无量的功德。我们没有迴向,我们很难产生这么大的胸量。 但是迴向一般来说是最后一天。你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你先扣着你的身心世界,不要一开始就想要去考虑众生,一般来说正常情况,打佛七刚开始先管好自己。 所以你看,那个天亲菩萨的五念法门,它是禅定心、智慧心、大悲心,它是先专注,然后再观照,自调到一个程度的佛号,运转熟悉的时候,再普皆迴向,再修大悲。刚开始,你修行先不要把众生放进来,因为你的心是会扰乱的,刚开始先管好你的佛号,管好你的内心世界,到了第七天的时候,再考虑到众生的问题。所以这个次第很重要,你一开始就考虑到众生,你的心就乱了。迴向很重要,但是它是放在最后面。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现阶段你还无法度仙界冥界的众生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万德之本是心一切万德都从心出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九)修行不成功就是没护持好这天真佛性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无相之心才是成佛的根本
- 莲池大师论出家利益
- 欲得成就一心应当存诚念佛
- 48岁大S猝逝丨净慧老和尚:无常不是说着玩的,学佛人要正确面对死亡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用力念一声“呸”破除空乐明皮壳
- 度四流者为作桥樑,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 《佛陀的格言》二十四、施舍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4>
- 彻底斩断娑婆想和发愿来生矛盾吗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五十三)做功夫令心坦然住 不擒不纵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五)此性即是法身 本自无生 何有依托
-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 《阿弥陀经》所被根机之信愿
- 净界法师:菩萨戒修学法要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无相之心才是成佛的根本
- 《佛陀的格言》二十三、健康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