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五)此性即是法身 本自无生 何有依托
1、大手《大手印》浅析讲记,印浅依托四十五,析讲性即此性即是法身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你真正开悟了,本自就不要有依托,无生不要有去处。大手 2、印浅依托“然身中觉性,析讲性即未曾生死,法身如梦被驱役,本自而身本安闲;如水作冰,无生而湿性不易。大手”我们尽管在六道里生生死死地轮回,印浅依托而我们的析讲性即觉性未曾生死,它不因为你生而生,也不因为你肉体死亡而灭;你堕地狱它不痛苦,你升天堂它不快乐。它本不生不灭、空灵无住,未曾生死未曾动。 3、就象我们在睡梦中,被恶人追杀,惊恐万状,狂奔不已,可是实际上身体还在床上安然地躺着不动一样。也象水变成冰,而潮湿的性质不变一样。这是比喻我们尽管在六道轮回中,但佛性不变。 4、“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假如我们能悟到这觉性就是法身,明白我们的觉性,就是一切事事物物的根本,它本来没有生过、没有灭过,为什么还要有依托的地方呢。你真正开悟了,就不要有依托,不要有去处。元音老人讲,有个温州人很好笑,他自说开悟了,于是就有个人问他:“我们不是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人,是修禅宗的,我们圆寂之后,到什么地方去呢。 5、”那个温州人说:“可以依草附木,在石头上也可以,在大树上也可以,在枯草上也可以”哈哈成了依草附木的精灵了,这怎么行啊。依草附木,就是执着有身体的鬼魂。死后依草附木,就变成鬼了,大家说,这悟的是什么道啊。 1、其实这与道不相干。我们的觉性“本自无生。 2、”不要有依托。依草附木者,未曾瞥见一丝觉性。从前有个废弃多年的破灶,有个神附在灶上,托个梦给人:你们到这灶上祭拜我,你们要什么我给什么。 3、大家都说,这个灶上有神呀,都去祭拜吧。很多人来祭拜他,这个神就满足他们的愿望。一传十,十传百,这个破灶就红得不得了了。那地方上有个禅师(是慧安国师的弟子),见这个依附破灶的精灵,哄得大家杀生来供养他,造业了,就去给他说法。 4、拿禅杖咚、咚、咚敲灶台,说:我问你,你是砖瓦神从何来。砖瓦泥土没有灵、没有神,有灵识的是你的自心,你附着这个砖瓦泥灶上干什么。这个破灶神被禅师一指点,就醒悟了:对呀,神不在砖瓦泥土上,神是在我的自心上啊。 5、赶快舍去这个破灶吧。他夜里就来礼谢禅师,然后升天去了。《大手印》浅析讲记
四十五此性即是法身 本自无生 何有依托
- 最近发表
-
-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六)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此入城行乞之仪。经谓经历、经过,彼指室罗筏城
- 做一个简单自主的人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二)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
-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 六祖惠能 I 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一)【讲义】午三分合难破(分三)未初破因眼生二破因色生三破和合生今初
-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 随机阅读
-
-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九)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 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九)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 生日应当诵经礼忏修诸福事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六)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三)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
-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三)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羅筏城,循乞摶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七)阿难言:诸盲眼前惟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惟睹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一)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
-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九)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一)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
- 修佛的目的就在修心
- 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七)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混扰扰相以为心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八)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眼对?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何成在内?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一)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