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众生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毕竟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耶?答曰:说众生无生如虚空,无生为何往生有二种:一者,虚空如凡夫所谓实众生,还愿如凡夫所见实生死,众生此所见事,毕竟毕竟无所有,无生为何往生如龟毛,虚空如虚空;二者,还愿谓诸法因缘生故,众生即是毕竟不生,无所有如虚空。无生为何往生天亲菩萨所愿生者,虚空是还愿因缘义。因缘义故,假名生,非如凡夫谓有实众生、实生死也。——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有人问:大乘经论当中,处处都在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什么天亲菩萨还说愿往生? 这就涉及到《中论》的概念——空性。大乘经典当中谈般若的空性,众生都是缘起法,既然是缘起的,当下是毕竟空的;既然是毕竟空、无所有,就是无生的,无生就无灭的,就像虚空代表它的无为一样。大乘从胜义谛角度是这样说的,那为什么天亲菩萨在这里还要谈愿意往生? 回答:说众生无生如虚空,是从两个层次去理解的。 第一个层次,就是我们一般的凡夫就执着有个真实的众生,这真实的众生在三界当中有真实的生死轮迴。从大乘的实相来看,这些众生所见的实众生、实生死这个事 「毕竟无所有」,都是幻相,都是梦中之事。就好像说乌龟龟毛,乌龟是没有毛的,如虚空一法不立的。这就是破那些邪知邪见。 但是大乘是中道了义的,不能仅仅是谈胜义谛的空,还要谈它的缘起法的假有,这就是不坏假有,不坏假名。就是一切法——色法、心法、凡夫法、圣人法、有为法、无为法……都是因缘所生的。因缘所生的诸法,它当下就是不生,不生就「无所有如虚空」。这所理解这个无生,是从这两个界面把握它的真谛的空性。 天亲菩萨所愿生,不是从胜义谛去谈,是从它的俗谛,俗谛就是从它的「因缘义」去谈。因缘义,不坏俗谛,不坏假名。所以谈这个生是一个假名,它真实的是无生,但是在缘起法的层面得要不坏因果,所以「假名生」。不是凡夫众生认为有真实的众生、真实的生死,那就是生即无生,无生而生的辩证关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 广化律师:发心持戒,戒体便能发挥防非止恶的功能
- 很多时候,旅行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借口
- 学习成绩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标准
-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 心经白话分段贯释三
- 密参老和尚:你看古人哪一个祖师不是从禅堂出来的?
- 工作抑郁的人,裸辞不一定是出路
- 新年的七道红烧素食菜谱
- 学会看到自己情绪的变化
- 幸好没有冲动裸辞!
- 弘一法师说∶人情应酬可省则省,不必迁就勉强敷衍
- 凭求佛速来接引的强烈愿心,能否当下蒙佛接引往生
- 宝志禅师《十四科颂》
- 当你足够了解自己,人生一定会开挂
- 很喜欢的三句话
-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 开始修行就天天跪念《地藏经》
- 当曾经不自信的闺蜜做了优势咨询,她竟然…
- 弘一法师说∶消除内心妄想,才能淡定安然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