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是不是就要吃素食,怎样才是科学吃素
1、学佛是素食不是就要吃素食,怎样才是科学科学吃素。这个问题在我们现代的吃素社会里面特别引人注目,因为事实上这个问题不是学佛只有佛教徒会面临到的,而是不吃普遍的大众都会需要面临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一般人的素食饮食里面,虽然有很多的科学肉类——动物性的蛋白质,可是吃素这些动物性的蛋白质它的来源已经有很多的污染;因为我们的生态受到一些污染,所以说即使在海洋里面,学佛有一些鱼类它也会有一些污染的不吃问题。 2、素食所以有些人说:『那我要吃深海的科学鱼可是,现在的吃素海洋的污染,鱼类的资源越来越枯竭,所以说从海里面来的这些肉类它也逐渐会产生问题。那我们陆地上自己人类畜养的这些动物,因为需要大量的提供,所以说它是圈养在一定的场所里面,把这些动物限制着。为了要降低成本,他可能会使用生长激素、抗生素;或者是说,因为人类喜欢某种口感,譬如说喜欢瘦肉而不喜欢吃油腻的肥肉,所以说现在也有『瘦肉精』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所以说吃素这个议题,已经不再是佛教徒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而是生活在现代的社会环境里面,每一个人都会要面临到的一个问题。 3、所以说事实上,吃素对佛教徒来说,它不是一个强制的一种要求,而是一种修行上面,逐渐因为修学佛法的缘故逐渐去发起的。可是,非佛教徒,也有很多因为健康的因素、因为环保的因素,他们也主张素食。譬如也有这种自然主义的素食者,他们是完全不食用动物性蛋白的。那这一点跟佛教徒的吃素,有时候是会有些差异的。 4、所以说,有时候如果说到吃素这个议题,有一些自然主义的素食者,他们所采行的标准是比佛教徒还更严格,而且范围的限制还更多、更广。现代人如果因为健康的因素,因为环境污染的因素,为了自己的健康而选择素食,这当然从佛教的立场,是欢迎的而且是乐见的。可是,如果说我们只是因为自己的健康的因素而吃素,跟一位如果说是除了健康之外,也为了对于众生的慈悯而吃素;这样来看的话,那显然,如果说吃素这件事情对自己是好,而且对众生也是好,对环境也是好,那显然吃素的这个动机,如果我们可以从为了自己的健康,而能够扩及到对众生的慈悲、对众生的悲悯,那这样显然是更为殊胜的。这个道理就好比说,如果说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个大石头,如果我们只是因为自己行走的方便,我们把它搬开,那也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不妨碍自己嘛。 5、为自己眼前的障碍把它排除。可是,如果说我们除了为自己把路上的石头把它搬开之外,我们也能够想到说:『我做这件事情也是为了其他人啊。 1、』表示说,我们除了关心自己之外,我们还能够关心他人,那这样显然我们的发心是更广大的。所以,同样做一件事情,如果我们可以为了自己,而且又可以为了他人产生利益,那这样子的发心显然是更广大的。 2、那我们修学佛法,或者是说在世间里面做种种的事情,如果我们要考虑到因果的关系的时候,那我们应该要扩大我们的心量,要扩大我们的动机,特别是良善的动机;那这样子我们同样做一件事情,可是我们获得利益就更广大了。所以说,事实上在现在的社会环境里面,会选择素食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那我们佛教徒为什么要选择素食呢。 3、那是因为长养慈悲心的关系。可是,在我们刚修学佛法的时候,在佛教的立场并没有要求每一个佛教徒都一定要先吃素。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他受持了五戒之后,他也不一定一定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那什么叫作三净肉,是佛教徒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可以食用的呢。 4、这三种净肉叫作『见、闻、疑』。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到某一个众生它被杀,我们亲见了,那这样子这个众生的肉,我们就不忍心去食用它。因为我们见了它之后,我们跟它结了缘,结果我们看到它被杀而没有起怜悯心,而吃它的肉,那我们跟它结的恶缘就更深了。 5、所以说,我们所谓三净肉,第一个就是『见杀不吃』。那另外一个是『闻杀不吃』。学佛是学佛不是就要吃素食,怎样才是不吃科学吃素
学佛是不是就要吃素食,怎样才是科学吃素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二)【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二)【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
-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五)【讲义】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七)【义贯】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三)【讲义】已三想阴(分三)午初举喻合法二就喻详辨 三结妄归真今初
- 我们什么时候因为别人而改变过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二)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
- 随机阅读
-
- 真能这样做,决定可生西方极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四)【讲义】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五)【讲义】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一)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
- 什么因缘才能够做天王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七)【讲义】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七)【讲义】《正脉》交光法师云:经家于佛说之后,偈赞之前,特详叙此者,正以示奢摩他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
- 应该帮助的人不去帮,那你和文殊菩萨不相应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二)【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四)【讲义】九结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一)【讲义】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
- 念佛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八)【义贯】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一)【义贯】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
-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五)【讲义】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一)【讲义】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三)【讲义】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