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楞严经》第十三套:?4>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楞严经》第十三套:?4>道场加行

1、楞严《楞严经》第十三套:。经第加行净明4>道场加行,套>四种清净明诲,道场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种清

《楞严经》第十三套:?4>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2、楞严道场加行,经第加行净明四种清净明诲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道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种清

3、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加行净明翻开1024页,套>中间,道场[丑二助以咒力,种清分二,寅初正以劝持赞胜二况显除习无难今初]助以咒力,也就是要持咒,建坛跟持咒。那么,第一部分叫做建坛,建这个楞严坛,第二个部分叫做持楞严咒;那么,持楞严咒等同进入,没有建坛也算是如法。所以说,这一段建楞严坛,以现在的情况来讲,几乎没有人这样做。

4、你要去大雪山拿那个牛粪来,还要取八月中秋的露水,目前来讲几乎没有人来建这个楞严坛;但是,经典留下来的,我们是一定要看,才知道佛的用意,里面的精神是什么、所表的法是什么,这个就比较重要。助以咒力,1024页,经文:【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哆】[此正劝持咒。宿是宿生,习是惑业,]也就是[习气种子。温陵曰:现业已制,]现今的这个业,佛已经制戒了,现在你面对的身口意,佛已经制戒了。

5、[自行可违,]自己就有能力,“违”就是破除、背离,可以背离外尘的诱惑了。但是呢这一句就是无量无边众生的根本,问题出的地方就是:[宿习难除,]所以我们有时候在讲话的时候,并没有那个意思;可是别人听起来就非常的不舒服,因为他那个傲慢的习惯,一直存在,人的这个习性是真的很难。所以,这个宿习难除,就是每一个众生困扰的地方,他不是有意的,杀盗淫妄酒,他不是有意的;可是碰到了因缘,就很难去克制,或淫怒恚、杀盗淫。[必假神力。

四种清净明诲

1、今夫行人,]现在的修行人。[好正而固邪,]心好于正道,但是,却固执自己的邪见。

2、想修行的人,其实都是善良的人;但是,因为恶知见、邪见。所以,[欲洁而偏染,]想要洁净自己,独树一格,却偏执这个染着。

3、[隐然若有驱策,]隐然就不是明显,好像有一点精进,驱策就是精进,[而不能已,]但是,没有办法防止轮回因为[宿习之使也。]这整段的意思就是:现在的修行人,发一个善良的心,想在正道上再下功夫,但是固执自己的邪见,想要更清洁,却反而偏偏染着。

4、隐然若有驱策,看起来好像有一点在精进了,而不能已,但是,却没有办法防止轮回的这个造业的习气、业力宿习使之然也,宿习之使也,这个就是宿习、宿世的习惯,这太难改了。有一个研究所的姑娘来这里皈依,也怀了一个很欢喜的心,来这里皈依。

5、这个姑娘回去,没有一个月写信来,叫我们不要再寄讲堂的资料给她她现在已经是神的弟子了,转信基督教了,那我们尊重。这个就是她没有这个善根,外道的力量很强,只要一碰到因缘,你看,她很难得碰到无上的正法的道场,皈依一个月回去以后,写信来叫我们不要再寄资料给她。这个我们要尊重人家,她现在是神的弟子,基督教的,你能怎么样呢。也不能怎么样这个就是说:我们要了解这个宿世的,你种的这个正法的因缘。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