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外境的第一件事,记得要先离相
我们现在说过我们改变不了外境,接触件事记改变外境这个是外境不切实际,因为这是先离相共业,不是接触件事记你一个人说了算。大家都想这样子,外境你不可能扭转这个趋势,先离相你不可能力挽狂澜。接触件事记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只有加强自己的外境抗压力--正智:无分别智。我们接触外境的先离相第一件事情:先离相,记住先求离相,接触件事记就是外境「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先离相」 离相的接触件事记意思不是说叫你把相状拿掉,而是外境你先不要马上去执着那个相状,你要先观想这个相状是先离相本来没有的,它只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而已。所以遍计本空,依他如幻,这个如幻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坏假相,你只要离相就好。那么这个无分别智当然是第一关,我们要先从无分别智,然后再入如理思惟。 我们看无分别智怎么修?「非离彼能诠,智于所诠转。」第六意识的观照,它不能够离开「彼能诠」的文字,而这个无分别智,它能够单独的在所诠的真理上活动。也就是说你必须透过学习,能诠的文字,它才有办法引导你到所诠的真理上去。比方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里面有道吧?我们第六意识,必须要靠语言文字的引导,才能够跟道法相应,才能够产生抗压力、引导力、调伏力。我们的生命经验,不可能会给你道法的,所以必须透过学习,透过学习当中,从能诠的这个文字当中,去所诠的义理上去体会。 我们现在生长的环境比较复杂了,当然这个复杂的环境,对有些人是伤害的,有些人反而是增上的,这个境本身都没有对错。就是说你现在要做的,不是说你把外境,把电视关掉,当然该关掉也关掉了,但是你不可能拒绝所有的外境,你必须加强你的思考能力,把所有来自负面的力量,把它引导成你的菩提的道路。就是说,你怎么引导它是很重要,你千万不要跟外境站在对立面。 大乘佛法永远是转识成智,你跟外境站在对立面,你迟早变成阿罗汉、二乘的圣者,因为你极度的厌离;要么就是凡夫,极度的攀缘,不中道了。 我们今生从小到大,未来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顺境、逆境,关键是你怎么引导它,能够让你把这个力量,引导到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个就是你第六意识的力量。用第六意识的智慧引导第八识的业力,这个唯识学所说的道理,就在这里而已。那我们应该怎么来培养我们的智慧,就是重点了,而不是去改变外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二)【讲义】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七)能于国土,成就威仪者,承上善超故能,非同寻常小圣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九)【注释】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 受果报的时候,会因造业的人多而减轻吗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七)【讲义】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八)云何成及论?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七)【义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
- 丰子恺的牛画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八)【义贯】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 随机阅读
-
-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五)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伽开示2(下)——《 楞伽经》的传奇传承苏东坡先生护持楞伽经公功不可没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三)【讲义】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
- 名号怎么念才能摄住妄想心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五)第四卷:阿难请示华屋之门,即是悟后请修。以此证知,前三卷半,乃说性,不说修,故独属奢摩他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一)己三列上首名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五)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
-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三)认识为心,则本有真心,不能解悟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六)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二)今更约理解释,如是之法,按本经,如来藏妙真如性为如,如者不动之义
- 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慾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一)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共读楞严开示(十七)道场加行 断杀、盗、淫、妄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八)云何成及论?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
-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五)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五)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
- 共读楞伽开示1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