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1>
1、楞严《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2、套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294页,经第第九节真心有体。套番这个真心有体特别的楞严重要,前面讲:妄识无处,经第妄识非心,套番妄识无体,楞严现在讲:真心有体,经第它这个含义是套番什么。它的重点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如自性是存在的,有体就是:它确实存在的,只是它没有形相,般若智慧是存在的,它是有体性的,的的确确是存在的。 3、所以,真心有体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如来藏性是的确存在的,般若智慧是有体性,的确存在的,只是因为它没有形相。但是,用的时候清清楚楚,要找的话找不出来,不在相,不离相;不是相,也不可以远离相,即相离相,这个就是真心有体。 4、经文,【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於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 5、注释:【无生法忍】:直截了当地讲:就是内证到无生,一切法无生,[忍]就是印可,就是真正地亲证到那一种无生、不生不灭的境界。所以,这个[忍],你如果要解释[忍耐],那么,就比较肤浅一点;要讲证量那就很贴切了。 1、简单讲:无生法忍就是证量,证到无生,这样诠释就是非常的深,而且符合佛意。[忍],忍可于心而不动。此忍是一种极高之智慧成就之相。并不是说像世间人:我要忍耐。 2、到最后,忍不住他就会爆炸。所以,众生忍耐是用压抑的;圣人的忍辱是证到无生,不需要忍,自然能够忍。一切法,能缘空,所缘境还是空,没有能缘、没有所缘,当然,一切法就是无生。所以,圣人的那种忍辱,不是用压抑的,是从内在里面爆发出般若的智慧,体悟到无生的忍。 3、小乘修四谛之三十二缘观,成就八忍八智我们在天台宗《教观纲宗》,已经讲过三十二缘观,成就八忍八智,我们只念一遍:,八忍: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为什么后面一个[类]字呢。[类]字是指上二界一起讨论,也就是说:色界、无色界一起讨论,叫做类;八智:苦法智、苦类智、集法智、集类智、灭法智、灭类智、道法智、道类智, 4、这个在天台宗的《教观纲宗》,我们都讲得很详细了。大乘则有两种三忍:一、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二、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耐怨害也就是说:所有害你的,你要忍耐,这个世间就是冤冤相报的因果,环环相扣的世间。所以,前世如果有伤害众生,今生今世人家来要回去,所以,有怨害要忍下来。 5、安受苦忍:要接受一切苦,身心俱苦的世界。谛察法忍:就是观照的意思,观照一切法:喔。原来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又有五忍: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这个出自《仁王经》。《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1>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 若想有真正的感应,就要没有一点的疑心
- 绍云老和尚:要是现在有这样的高僧,国家领导们对佛教就不一样了
- 结双跏趺坐,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 让你的福报越来越多的方法
- 积德多了,有了福报,便能压住各种不顺
- 绍云老和尚:真出家,提到名利这些事都会怕
-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本来分第三
- 真正有效的自律根本不是苦苦坚持,而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爽”!
- 绍云老和尚:以前睡觉做梦都是五欲,现在做梦懂得念佛了,这是你在用功了
- 天乘四种禅定之三禅
- 绍云老和尚:我们这个心性,一停止念佛拜佛诵经,财色五欲妄想就来了
- 绍云老和尚:不念佛拜佛不诵经,你的五欲妄想就来了
- 绍云老和尚:这是入道的起码功夫
- 历代普贤菩萨感应四则
- 真正有效的自律根本不是苦苦坚持,而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爽”!
- 素食不仅仅在于吃,而是一场心的修行!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本来分第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