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自律自己他房间的管好墙上贴着作息表和功课表,旁边写着:「自律管好自己,慎独慎独切莫放逸。切莫」我忍不住笑着说道:「老和尚,放逸您这自我管理这么郑重,自律自己还挺有仪式感的管好。」 老和尚严肃认真地说:「管理自己就像管理千军万马,慎独要军纪严明,切莫若违即罚。放逸」 我当时心里嘀咕:对待自己用得着这样吗? 几十年修行下来发现,自律自己对于凡夫的管好自己来说,还真需要独处「军纪」。慎独不单是切莫为约束行为、语言,放逸更多是为守护心念。 弘一律师开示「慎独」时说道:「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明代大学士徐溥傚彷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用来存放黑豆和黄豆。每当自己心中生起一个善念,或是说了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他便往瓶子里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身口意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于是他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的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的这种省察力和改过力,正是由慎独而出生的。慎独是一种高度自律的表现,它可以使人保持一贯的道德自觉,有效地守护言行和心念。对于发大心的修行者来说,若能以佛制的戒为指导,严格执行独处「军纪」,福报和智慧自可日日增长,「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大愿定能早日圆满! 可谓: 修行摄护身口意, 独处全仗于自律。 看似一时不自在, 日后必获大欢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