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六)24---25慧律法师主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六,多罗24---25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六)24---25慧律法师主讲

2、法师主讲:慧律法师主讲。主讲《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

3、阿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多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宝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慧律

4、法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主讲我们再把它贯串一下,楞伽让你看得更清楚;大慧,心意意识这八识呢。我们现在来讨论,说到八识中的前七识,就是眼识等前七识,怎么来的呢。

5、那是无明刹那习气的染因,它跟纯无漏,不生灭的纯无漏是相离的。因为它有微细的生灭,而这前七识呢,它没有轮转,不复轮转,它没有轮转,因为它不能储存善恶的种子,就像第八识仓库一样,有了仓库的这个种子,才有办法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它才有这个生死的主体性,而前七识没有。

六24---25慧律法师主讲

1、前七识,但有虚妄执着分别之相,而并没有实体去轮转,所以真正的轮回是主体,轮回的主体是指什么,就是指第八意识。大慧,如来藏者于生死当中轮转,它如果是纯无漏的种子,就为涅槃因,如果它是修的是有漏的,那么就有苦跟乐的因,如果是我们人、天,那么是善因,那么三途是苦的因了,但是这个道理,八识所变现的涅槃因、苦乐因,这个道理太深了,除非证得到究竟的佛果,或者大菩萨能理解,这不是堕入二乘人的空,或者是乱意的小慧之人,这些愚痴的凡夫,是无法理解这么深、这么微细的道理,没有办法了。

2、【注释】“心意意识、眼识等七,刹那习气因,善无漏品离,不复轮转”:谓心意意识及眼识等前七识,本来就无自性,由如来藏为无明所熏而成刹那习气之染因熏习最强大的,当然就是第六意识,那么第六意识无量劫来,落入累积叫做根本无明,因此即与纯善之无漏品相离,亦即不成善无漏之因,故但有生灭之相,以其体无流转,故不复轮转。“如来藏者轮转,涅槃、苦乐因”:如来藏者,则生死轮转,为涅槃及三界苦乐之因。“空乱意慧,愚痴凡夫所不能觉”:然此理甚深,非堕于空及乱意小慧之人,及愚痴凡夫所能觉知。

3、那么这一句话我们就提醒一切出家众、在家居士,世尊是值得你赞叹的,世尊是值得我们恭敬的,世尊是值得我们顶礼的,在这个人生跟宇宙当中,你绝对找不到第二个人。我用一句比较,这个站在自己角度,说师父读过这么多书,而且我们还是念工程学的,一切的物理、天文,化学、数学、逻辑学,哲学、伦理学、诸子百家,都有涉猎一点,都略懂一二,我们看到这个佛经,佛陀如此的大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我大一的时候,碰到了佛法这个世间怎么会有这样子伟大的圣人,能够把这个人生宇宙讲得这么的淋漓尽致,我们念这个工程系的,我们这个是高学历也高智商的,碰到了佛陀,五体投地的佩服,你绝对找不到第二个人,这不是我们来随便赞叹佛陀的。

4、基督教的思想我看过,我还是圣经函授班的,天主教的,或者是伊斯兰教的,我们看看电视他们所谈的,我们不批评,一贯道的我们也了解,儒教的,道教的,周易等等,这些诸子百家,没有空慧的思想,王阳明讲的格物致知,什么是格物呢。什么是致知。致良知,那什么是致良知呢。他有空慧的思想吗。

5、没有,所以这个儒家,有时候会窃取一些佛教的思想,变成自己的东西,可是讲得又不究竟。那么师父认为,儒家、道家混为一谈,不适合,非常不适合,应当以经来解读经典才对嘛。既然是佛法,给他纯佛法嘛。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