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行实践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生命真相(二)

“三界无安,界无犹如火宅”的安犹生命真相

1、“三界无安,火宅犹如火宅”的界无生命真相我们继续看经文:【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安犹其车高广众宝庄校,火宅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界无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安犹宝绳交络垂诸华缨,火宅重敷綩綖,界无安置丹枕;驾以白牛,安犹肤色充洁形体姝好,火宅有大筋力,界无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安犹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生命真相(二)

2、火宅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妙法莲华经》卷二,接着我们白话语译如下:“舍利弗啊。

3、这时长者就给他所有几十个孩子们,每一个人平等,同样都有一辆大车;这一辆大车既高而且又大,并且都以种种宝物来装饰得非常的齐整,而且每一辆大车四周都有围栏,并且四面都悬着铃铛;又在四面栏楯上方张设了覆盖烈阳的幰盖,而且一样用各种不同的珍奇宝物来做了许多装饰,并且有宝绳交织成为网络一样,还有美丽的如同花朵一般的流苏,这样一层又一层綩綖的布置下来;在里面也安置了丹枕——漂亮华丽的红色的枕头,可以在里面歇息;而每一辆大车都以白色的牛,皮肤的色泽充满而清洁,并且牛的身形体态都非常的美好,而且有很大的筋力,走起路来很平稳而且蛮快速的;然后每一辆大白牛车又有许多的仆人随从来护卫着。为什么大富长者要用这么好的、这么大的、这么庄严的大白牛车给每一个孩子呢。因为这位大富长者的财富没有办法计算,金藏、银藏、珠宝之藏,各种的宝藏全部都充满于库房中,而且几乎要放不下了,所以这位大富长者这样子想:‘我的财物没有办法计算,所以我不应该以下劣的、小的车子来给我的孩子们。

4、如今这一些年纪还在幼童阶段的孩子,都是我亲生的孩子,我对他们的爱护是没有偏心,也不会专爱其中的几个孩子;而我所有像这样装饰了七宝的大白牛车,数目非常之多而难以计算,所以我应当以平等心,每一个孩子都给他们同样的、最好的大白牛车,不应该有所差别。为什么我要这样子作呢。因为如果我以这样的大白牛车来赠送给全国的每一个人,尚且都还送不完,何况是对我这几个孩子呢。

5、’那么大富长者这样想。这时孩子们也都各各得到了这样的广大姝妙的白牛车,所以各自都坐上了大白牛车,都觉得好好玩,因为以前都不曾有过这么好、这么大的玩具,所以超过他们本来所期望的那个所谓的牛车,没想到是这么大、这么好这一段经文是在讲什么呢。

1、这其实就是说,大阿罗汉们在世尊眼里就只是小孩子。所以,没有智慧的人才会说阿罗汉就是佛。自从佛世直到现在,从来不曾有真正的大阿罗汉敢说自己是佛,甚至于大阿罗汉们都不敢想要跟菩萨相提并论,因为互相之间相差太多了。只有凡夫等假阿罗汉敢说自己是佛,或者主张阿罗汉是佛。

2、解脱道虽然不涉及法界实相的亲证,但很多人都已经弄错了;解脱道只是在现象界里面观修,譬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都是所生、所显法;在这个所生法里面,去观察它的生灭无常、非我、非我所,只是这样观察,不涉及实相界。但菩萨的实证却是要证实相法界,也就是要实证非三界中的无分别法,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后来终于佛教界弄清楚了:原来大乘佛法中的实证是要证得这个实相心,而如今这个如来藏妙法不共二乘。如今他们终于懂了,可是虽然懂了,却还不知道阿罗汉距离佛地有多么遥远。

3、阿罗汉如果往世作了很多布施,这一世出家前也作了很多布施,乃至出家后作了很多法布施,而他在持戒上面当然没有问题;精进当然也没问题,忍辱也没问题;禅定或者说静虑,他也没问题,但是他得要熏习般若。当他开始熏习般若的时候,不过就是六住初心而已,还不是住心或者满心,他得要不断熏习般若;熏习到圆满了,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都有了,他才有办法开悟明心;这个开悟就要靠佛陀的“教外别传”,而佛陀有许多的机锋与开示,只要常常跟在佛陀身边,时机成熟了就能开悟。

4、这样悟了以后,还得要佛陀摄受,才不会退转于般若。不退转了,才终于成为第七住位的初心菩萨,在第七住位后面还有第八到第十住位,以及十行位、十回向位;终于把这些也实证了,就可以跟佛陀身边的文殊、观世音、维摩诘等等大菩萨们平起平坐吗因为在第十回向位后面还有十地的修证,而那十地的内涵要修两大阿僧祇劫之久。纵使那两大阿僧祇劫修完了,就能够跟文殊、观世音、维摩诘菩萨平起平坐吗因为这时才不过是十地满心,人家可是古佛再来化现为妙觉位的菩萨,十地满心菩萨都还无法思议他们的境界呢。那么,诸位从这样的修道历程来看,阿罗汉回小向大还没有证悟之前,不过是六住满心的菩萨;当他把般若都熏习完了,还没有证悟如来藏之前,只不过是六住满心位。

5、就算是真悟了,也只是第七住位;这第七住位离妙觉位,可不只两大阿僧祇劫,那是两大阿僧祇劫还要加上第一大阿僧祇劫的超过三分之二。那你想,如果妙觉菩萨、等觉菩萨是佛陀已经长大的儿子,那么阿罗汉们呢。正是幼童嘛。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