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练,这种才是真功夫
过去有一个人他很会驶船,定事他研究很多,相上是磨练航海的专家,他见人就讲:来,种才真功来,定事坐我这艘船一定平安。相上结果有一次他载很多人到大海,磨练驶着驶着遇到颱风,种才真功遇到颱风时,定事这样驶也不对,相上那样驶也不对,磨练船吹得翻来覆去。种才真功因为他都在理论上用功而已,定事在书上写船应如何行驶,相上但是磨练他没有面对风浪的经验,俗话说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虽然他知道应如何驶,没有用,经验不足,经验不足就是境界磨练不够,境界磨练不够定力就不够,定力不够就慌慌张张,结果,整艘船翻船。 这个故事就是警告我们:修行是点滴的功夫,不是我今天听经闻法,我知道道理临命终就有把握,不可能!我们今天听经闻法,还要接触境界去磨练我们,我们二十四小时要感恩逆境,感恩让我们痛苦的人,感恩让我们有忍辱机会的人,感恩一切。我们今天在办事情当中,在度众生当中,或者在人情世事当中,在痛苦中接受磨练、忍耐。 慢慢地成熟,成熟的代价就是痛苦,成就的代价就是诽谤,这是一定的道理,出名的代价就是诽谤,一定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你想要成熟,你的代价就是痛苦,我们今天只知道要悟,悟到本性,你悟到本性还不行,你要能够把本性持续下去,这才是真的功夫,把本性持续下去,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练,替大众服务,服务的时候劳而无怨,不会埋怨,人家对你怎样,你都不会埋怨,这种才是真功夫。 如果说我今天悟到,悟到只是功夫而已,好比你要铸一把剑,开悟就是一把剑已经铸成了,一把剑已经铸成了,是怎样呢?已经有雏型,但是还要继续打、磨练,那把剑要磨练,磨练才会有智慧,每天研究理论没有用,遇到事情就仓皇失措,那不行。碰到任何事情要像老僧入定一样,气定神閑,什么事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磨练足够。 我们若磨练不够,遇到事情就慌慌张张,不知在紧张什么,虽然他有本性的功夫,但是这时用不上。所以说得念总持,所闻不要忘,要常常提起正念,然后在一切境界磨练正念。没有经过训练,长养圣胎的本性,就像什么?就像泥土没有烧过一样,只能是胚胎,但是没有经过窑洞的烧,没有经过火的烧,胚遇到水会烂掉,就像有航海的知识,但没有航海的经验一样,方向很清楚,要如何驶,如何驶都知道,但是遇到紧急状况,怎么处理他不会,我们知道无生的道理,知道要修行,但是你遇到临命终时,怎么办?遇到临命终就是颱风,你要怎么办? 所以,平常我们就要在恶劣的环境修行,要在僧团里面修行,大众僧才有机会让你磨练,你跑去深山林中,你没有机会磨练,谁给你忤逆,谁要给你忤逆,谁要给你痛苦,谁要找你麻烦,只有团体才有办法。莲花要开在污泥当中,表示逆境愈大、污染愈重,菩提心愈强,所开出来的花就愈香。我们的修行若一切都是顺境,修行力不够,不够力。 我们的修行一定是必须拥有错误、痛苦、磨练,才真正是我们的,所以没有经过痛苦的洗礼,所有的成长都是幼稚,要记得这句话。所以悟到本性,常常提起正念,还是一回事,你要有磨练的机会,替大众服务、吃苦,经得起磨练,不然,道理大家都知道,所以我认为开悟不困难,悟到平等、必竟空性不困难,但是要如何运用妙有,你要怎么样运用本性的妙有,你必须在事相当中用功,你在事相当中无法运用妙有,有跟无都等于没有用,形同无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预知往生,分秒不差——胡松年居士往生记
- 修禅之道:了凡《静坐要诀》全集
- 修“心”就是要修“菩提心”
- 佛家经典《佛说譬喻经》:原文+译文
-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 佛陀是什么,成佛需要经历哪些过程
- 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 佛心就是开悟心
- 随喜是增长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 佛源老和尚:我们都有娘,有的死了有的还生存,我们有没有办法度娘生西天呢?
- 你的工作不能定义你
- 修正法师:一旦养成这个坏习惯,这一辈子跟坐禅就没有缘分了
- 助念时需要给亡者和冤亲债主立牌位吗
- 佛,是什么?
- 修行人的最佳睡眠时间表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 普庵祖师与普庵咒
- 佛家说:“心魔即魔,心佛即佛。”
- 佛本清净,何需洗浴?始于东汉的浴佛节,为何流传千余年?
- 佛法认为,一切世相皆由心造。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