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诵经,可得大利益
诵经,如此诵经有三个重点(文字般若、大利观照般若、如此诵经实相般若): 第一个,大利你读诵的如此诵经经典必须是佛陀、或者是大利法身菩萨的法语。因为佛菩萨的如此诵经法语,它是大利一个圣境界,所以他讲出的如此诵经话,他里面文以载道,大利这个法语当中它有圣道的如此诵经力量在里面了。然后呢?然后我们去读诵这个文字,大利我们要起观照般若,如此诵经就是大利说你自己要有信解的基础,你就可以随文入观。如此诵经 观照就是说,文字里面没有般若,但是跟你没关系,那是文字相的般若。那你观照以后,你把文字相的般若透过你的观照,把它转到你的内心当中,去加强你的般若,就是转他成自了。那么,你透过观照般若以后,慢慢慢慢你的般若智慧加强了,它就会引导你趋向于实相般若,就是真理。就是,你一开始是修一心三观,最后就成就法身的功德,这就是真理。 那么这个地方,读诵的好处来自于辗转相续,你成就实相般若以后,你第二次再去读诵,那就不一样了。比方说,你读了十部《法华经》。你读第一部的时候,你的观照般若是薄弱的,这个灯光是可能只有一烛光。后来你慢慢慢慢读到第十次的时候,同样的文字般若,但是你的观照般若变成十倍的力量。所以它引导的力量,你可能在第十遍读诵的功德会超过你前面九部的功德,因为观照般若加强了。 所以,你这个读诵它会有好处,它是辗转增胜,你后后超胜前前。你越后面读诵的东西,你的功德越大,因为你那个亮度,你那个对文字的消化度,比方说你以前读到《法华经》,你消化的程度只有百分之一,那也不错,慢慢来。但是你读到最后的时候,你能够消化百分之十,所以这个就是读诵的好处。它会不断不断透过一次一次的思维、直观,它会不断不断地引导你,慢慢、慢慢地一步一步的趋向实相般若,就是辗转增胜。 不过,有关读诵有两点要说明:第一个,我们刚刚讲过你要有信解做基础。有些人把读诵《法华经》当功德想,他完全不懂,这样子的功德是有限的。六祖大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是转法华。 就是你完全没有学过《法华经》,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就去读诵,那你的心被文字所转,因为你不知道说什么。这文字相对你来说,文字般若它不能转化成你心中的观照般若,它没办法转化,这第一点。你要先明白道理,至少要掌握它的核心思想,这第一个。 第二个,要相续。读诵经典最怕就是一曝十寒,读一读以后中间隔太久。你哪怕是一天读十分钟,你哪怕是三天读十分钟,你哪怕是一个礼拜读十分钟都可以。你养成一种什么呀?唯识学说,辗转相续嘛。 你看造业,不管造善造恶,最大的力量就是相续。你说我一个礼拜读十分钟,也可以,三年后,不可思议。为什么?因为辗转相续。一个轮盘它转起来的时候,它越转越快。所以以前慧天长老讲一句话,说修行不怕慢,只怕站,就不怕你走得慢,就怕你原地不动。 所以读诵《法华经》,第一个你一定要有透过闻思产生信解。就是说,你想想看,你要有善根种子,然后才用水去灌溉。你连种子都没有,你灌溉什么东西嘛。你读了十年,你还是在读这个东西嘛。所以,第一个要有信解的善根,然后要有恆心地去操作,这个是两点,这是读诵《法华经》的一个方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 修佛就是修的一颗开悟心。
- 佛法认为,一切世相皆由心造。
- 佛说:何时放下,何时就没有烦恼。
- 不要再去问因果,再问就很傻
- 佛陀定下规矩:这段时间千万不能诵经,一定要休息!
- 佛祖说∶世人看得是容貌,而我看得是心灵。
- 做人一辈子,人品是底子
- 度四流者为作桥樑,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 佛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 佛陀定下规矩:这段时间千万不能诵经,一定要休息!
- 佛家说:“心魔即魔,心佛即佛。”
-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 佛源老和尚:戒持得好,没有杀生心,自然能降龙伏虎
- 修正法师: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会障住你,你就是迈不过去…
- 值得用心去读的8段话
- 果报有四种,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 你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你的快乐程度!
- 佛说:修行是一条通往内心的路
- 做一件最有功德的“传 销”丨诵《地藏经》的妙处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