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人可以障碍你,猜猜那个人是谁?
楞严经说啊我们一个人都是个人个人哪,比如说我们一个人有很多障碍,可障你们猜猜看,碍猜世间上只有一个人可以障碍你,猜那那个人是个人个人谁?你猜猜看。对了!可障这件事情发生过了,碍猜你自己挥之不去,猜那你一定要把它拿出来,个人个人不断的可障想——「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碍猜 就是猜那说,本来我们心性,个人个人一念清净,可障本来清净嘛,碍猜那么你有这个业力,你遭遇到这个相状,但是业力释放完以后,这个相状照讲「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它是消失掉了,但是几十年来,为什么你挥之不去呢? 因为你「自心取自心」——你自己攀缘你心中的假相,你把它抓住了,所以它在你心中一直停留下去,是你自己不让它走的了,不是说我们本来有这个相状,不是了,我们本来没有相状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有相状,那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了。 所以《楞严经》它的一个角度,就是修行人第一个把生命归零——把心带回家。你如果不把心带回家,你这一条路,你的菩提道路就很难走下去,你带着无量无边的相状啊,你是心有千千结,你负担很大啊,你菩萨道怎么走呢?你必须把所有的好坏相状全部放掉,回归到你一念本来的面目。 所以,《楞严经》强调一个菩萨,他在行菩萨道的时候,第一个概念:安住真如——清净的本性。就是你必须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你必须站在一个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你必须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这句话很重要哦!你本来没有烦恼,但是你也是要对治如梦如幻的烦恼;你本来没有业障,但是你也是要好好的拜八十八佛,来忏悔如梦如幻的业障;你本来没有生死,但是你也努力的去了如梦如幻的生死,这叫称性起修。 这个观念,你建立起来,对你很重要。如果你认为烦恼是真实的,真实有的,你用佛号——我跟你拼了,那你就很辛苦了。如果你不把生命归零,重新开始,你这个菩萨道一路走来,你就很难走下去了,你跟过去就纠缠不清了。 你读读《楞严经》,佛陀一再的告诉你自己——把心带回家,要站在清净心的角度,来面对因缘——以不变应万变,这些假相——来就来,去就去,你的心就像镜子一样——来则显现,去则不留,你才能够真正做到心无罣碍。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名号怎么念才能摄住妄想心
- 倓虚法师:观音菩萨化身老太太给重病的道法师吃了一个桃子……
- 做事就要有做事的样子
- 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吗
- 真心究竟在何处?就在念佛当中
- 佛源老和尚:我们都有娘,有的死了有的还生存,我们有没有办法度娘生西天呢?
- 佛源老和尚:报父母恩就要能让父母了生死
- 佛家经典《八大人觉经》:原文+译文
-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 佛说:欲得净土,但净其心
- 佛源老和尚:老说自己没有定力,你首先要有戒啊!
- 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铜像
- 佛家说,净化心灵,贵在自我。
-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扫除心灵的尘垢。
- 修身箴言百则
- 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 佛教不重男轻女,实践男女平等
- 佛源老和尚劝人兼修《地藏经》
- 佛祖说∶世人看得是容貌,而我看得是心灵。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