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三)1---3慧律法师主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三,多罗1---3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主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三)1---3慧律法师主讲

2、楞伽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阿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宝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二。慧律

3、法师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沙门释成观撰注一切佛语心品之二。主讲【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楞伽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

4、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世尊那么,从现在开始呢,就讲到如何来用功,来显现这个法身,那么,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非常困难,几乎听不懂,因为所有的都是名相,这并不是说像梁皇,坐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或者是三时系念,没有那么简单啊,但是,上根利智的人,宿世善根深厚的人,会听得很法喜。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说,世尊修多罗说:“修多罗”就是经典,如来藏自性清净,我们的如来藏,如来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叫做含藏有如来的德性,所以,如来藏,这如来藏是大乘佛教,后来的发展的一种思想,那么“藏”如果把它排在第一个,就变成“含藏”,所有的众生都含藏有如来的德性,只是因为迷了,不知道自己是佛,自性清净,每一个人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说,转,然而却转变了殊胜的三十二相,入于一切烦恼的众生身中;把这三十二相,入于一切烦恼的众生当中,也就是说,如来藏自性清净,所显现的三十二相,这种妙相现在却变成了污浊,三十二相,仍然是唯心的现量境界,还是我们的般若妙智慧所显现的相,所以,这三十二相,其实仍然是唯心,因此,简单讲,这三十二相就是如来藏性,所显现的殊胜的相,所以三十二相其实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从事相来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从理上来讲,如来藏自性清净,人人具足,但是没有悟到究竟的义圆满的时候,三十二相不存在,八十种好也没有,所以说,如来藏自性清净,从理上来说,是这样子,从事相来讲,有殊胜的三十二相,所以,三十二相是心,如来藏自性清净。这一点要稍微提醒一下,那么如来藏自性清净呢,本来清净,但是却转变了这个殊胜的三十二相,唯心的妙相,入于一切烦恼众生的当中,用不出来,一切众生迷茫,用不出来,从出生到死亡,从来没听过佛法到底是什么,看了,也不相信,听了也不相信,接下来,如同大价宝,非常有价值的宝,为垢衣所缠;这个“垢衣”就是指,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叫做垢衣,我们这个五蕴身啊,充满着痛苦,生命是复杂的,你要学会放下它,生命是痛苦的,你要学习适应它,才能够超越它,所以,为垢衣所缠,就像非常宝贵的摩尼宝珠,这个大价宝,被这个五蕴身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就像那个宝珠一样。这个宝珠被这个肮脏的衣服所包起来,我们也是,如来藏自性清净的妙性,被这个五蕴身所缠缚,透不出来,用不出来,而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垢衣所缠,“所缠”就是所束缚,就像鸟被笼子关起来,我们的贪欲心、瞋恚心、“恚”就是瞋恨心,愚痴的心、变成一种惯性的无奈业力,尤其这个愚痴心,这个愚痴心,你要是生长在这个国土,一个领导者,如果有贪欲、瞋恚、愚痴,不是用明理或者理性来判断,那么这个国家会很麻烦,所以这个贪欲、瞋恚、愚痴,这些其实是不实妄想尘劳所污染,一切诸佛之所演说。

5、一切诸佛之所演说,就是要我们恢复每一个人的清净心,如来藏性,云何世尊却同外道说有一个如来藏的真我,言有如来藏的真我,“言”就是而言,有一个如来藏真我,说,世尊,外道也说有一个恒常不变的造作者,就像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大梵天等等,所以,外道亦说有常,就是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作”就是造作者,就是天地万物,为大梵天所创造等等,或者我们最容易了解的就是说,天地万物为上帝所创造的,而这个创造的上帝是永恒存在,不变的,那么这一点就产生疑问,大慧菩萨就提出疑问,接下来,就离于求那,离开这些缘起的,“求那”就是功德,就是四大所造成的种种的缘起法,可是这个造作者是离于~,也就是,不依诸缘,它绝对独立存在一个上帝,自然而有的,而这个造作者,也是自在周遍十方而不灭的这个就是外道所说的有一个神我,这个我加一个“神”,神我,神我之论,这个就是外道,“神我”有的人讲“冥谛”,或者是有的人讲这些大梵天等等,有的人就认为,万法有一个造作者,有一个神我,那么这个岂不是于世尊所说的如来藏真我没有差别吗。在这里大慧说,佛讲如来藏自性清净,这是无我当中的一个真我,可是外道也说了,有一个恒常不变的造作者,离于一切求那,离于一切因缘法,离于一切,不依诸缘,自然而有,离于求那,就是离于缘起法,他是造作者嘛,这些缘起法是它造作的,叫做离于求那,离于一切因缘法,自然而有的,自在周遍十方而不灭,世尊,“彼”这个就是此为外道,“此为彼”就是指外道,此为彼外道说有一个神我之论你讲有一个如来藏,自性清净的真我,外道也讲有一个离于一切缘起法,一个永恒存在的造作的上帝,请问,世尊,彼外道也说有一个神我,那么这不是跟世尊所讲的如来藏真我,没有什么差别吗。

三1---3慧律法师主讲

1、这一段,我现在把它贯串一下。说,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白佛言:世尊,说:世尊,你在一切修多罗经典当中这么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来藏自性清净,本来清净,然而这个如来藏自性清净,这一颗妙心所显的三十二相,殊胜的三十二相,却入于一切烦恼众生的五蕴身中;用不出来,就像一颗大宝价的宝珠,被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而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垢衣所缠,贪欲心、瞋恚心就是恨、愚痴心、不实妄想尘劳所污染,什么叫做不实妄想。就是没有见到生命的真实相,叫做不实妄想,一切众生没有证到实相,所以,时时刻刻都打起妄想,一切诸佛之所演说。

2、那么一切诸佛都演说了如来藏,被贪欲、瞋恚、愚痴所污染,一切诸佛都是这么说,那么云何世尊跟外道所说的都有一个“我”,而佛讲的有一个如来藏的真我。世尊,外道也说有一个我啊,外道也说有一个恒常不变的造作者,它却离于缘起法的功德求那,不依诸缘,自然而有,而这个上帝造作者,是自在周遍十方不灭的。

3、世尊,彼外道所说有一个神我之论。跟我们世尊所讲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真我,是不是有差别,这样讲起来,应该没什么差别吧。所以,诸位,如果想要学佛不要变成外道,就得把佛教的思想跟外道的思想作一个比较,所以佛法,很难,前几天有一个人发过来,写过来,就问师父,如何判断那个人是正见,那个人是邪见,所以师父在里面,就跟他批示,一般人没有这个能力,分辨什么叫做,正法的法师和邪见的法师,没有这个能力的,所以一定要依于大善知识,才不会走错路。【注释】“如来藏”:“藏”者以如来一切德性,具足藏于其中,故,所以,称为如来藏。

4、此如来藏非只如来有之,而是一切含识,“含识”就是众生,而一切众生所共有,也就是每一个众生都能成佛,你看有没有因缘碰到修行的因缘,所以一切众生皆得作佛,这是理上来讲,为什么讲,中国人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什么意思,就是只要你放下恶的,转善的,你就有机会成佛,而不是放下屠刀马上成佛,这样,那个杀猪的就很快就成佛了,所以,我们要懂得佛法,一种是理上来讲,一个是事相来讲。“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转”。

5、此如来藏之性,本自清静,从本以来不与染法相应。所以当你大悟见性的时候,你的心性就有自然一种戒体、一种定体、一种慧体,它自然会保护住,若得见性,自然有一层保护,就像防御,免疫系统一样,你叫他造恶,他不可能,造善他非常积极,自净其意,他没有能所,所以,修学佛道,想要不与染法相应,只有“三守”,要做“三守大将军”,佛陀是法王,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出家、在家要做“三守大将军”,一、守口如瓶,口业清净,二、守身如玉,不干杀、盗、淫,身业清净,三、守本真心,意业清净,守住我们本来这一颗如来藏的自性清净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为三守大将军,一、守口如瓶,口业绝对清净,二、守身如玉,绝不干杀、盗、淫,三、守本真心,一定要守住这一颗真如的本心跟本性,叫做“三守”,你守得住,成佛有望,守不住一定是凡夫,诸佛证此,成就三十二种妙相,众生迷此,变作八万四千尘劳。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