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十宗略述
释迦世尊住世之时,佛教说法四十九年,宗略皆随众生根机,佛教方便立说,宗略初无所谓宗派。佛教大法东来,宗略我国后世学者,佛教见佛法如汪洋大海,宗略为便利修习计,佛教各择一条道路,宗略以求专精,佛教于是宗略乃有各种宗派之形成。宗派的佛教命名,有取法,宗略有取人,佛教有取地,各不相同。我国自六朝至盛唐,形成十宗,略述如下: 一、俱舍宗:本于世亲菩萨的俱舍论,发扬诸法的有谛。俱舍论为阿毗达摩俱舍论之略称。阿毗译对,达摩译法,俱舍译藏。合称对法藏论。对有二义,一对向涅槃;二对观四谛。法亦有二义,一为胜义法,即涅槃;二为法相法,即四谛。所谓对法者,即以无漏真智,观四谛之理,而得涅槃之乐,这是本论的目的。 陈时真谛三藏译此论,并作疏释之,佚而不传。唐代玄奘大师重译此论三十卷,门人普光作记,法宝作疏,大为阐扬,随立此宗,然今则乏人问津矣! 二、成实宗:以诃黎跋摩法师的成实论为依据,发挥人法二空之理。姚秦时,鸠摩罗什大师译此论,遂传入中国,此宗以宇宙万有,分为世界门及第一义门。世界门认诸法为有,人我非无,不知一切诸法,皆从因缘而生,离因缘则灭,虽有亦假,似有实无。进而入第一义门,则说人空法空,五蕴假和合中,实无常实之人我,曰人空观。五蕴诸法,但有假名,并无实体,曰法空观。二空深理,至此宗乃显然揭出。此宗于鸠摩罗什大师之后,僧睿,僧导,僧柔,法云等代相递传,至唐渐衰。 三、禅宗:禅宗者,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门也!此宗主抱定一句话头,真实参究,以期澈悟,所谓剿灭情识,澈证心源者是。梁武帝时达摩来华,六传至慧能,其道大行,其后更分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派。宋代此宗独盛,迄今犹为盛行。 四、律宗:此宗以五部律中的四分律为依据,以持戒而净除身、口、意诸恶业。此宗始于智首,至道宣而大成之。道宣承智首教系,于终南山弘通戒律,世称南山律师,称其宗日南山律宗。道宣之后有文纲道岸等代相递传。近世弘一律师,深研律学,且力行之。着有四分律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等书。 五、天台宗:此宗肇始于北齐慧文,传于慧思,而集大成于隋之智顗。智顗居天台山倡立此宗,因山为名。此宗以法华经为依,立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道观之圆融无碍法门。智顗于陈宣帝建德七年入天台山开拓道场,广说教法,判五时,开八教,广摄群籍,归宗法华。宗风大盛,此宗代有传人,迄今宗风不坠。 六、华严宗:此宗以华严经为据,显示法界缘起,十玄六相的妙义,表现事事无碍,相融相即的旨趣。唐初杜顺和尚依经立观,为此宗的初祖,智俨,法藏相继之,法藏世称贤首大师,为此宗之集大成者,故此宗又有贤首宗之称。唐武宗及后周世宗二度法难,宗风衰微。近世研究者颇多。 七、法相宗:一名唯识宗,依楞伽,阿毗达摩,华严,解深密,菩萨藏等六经,及瑜珈,摄大乘,成唯识等十论而成立。其教义为宇宙万有,悉为识所转变;三界唯心,心外无法;吾人仅从现象求之,而不知此乃吾人自心所变之影像,而非实有之景物,则惑之甚也。唐代玄奘大师纂译成唯识论十卷,此宗乃立。由窥基,慧沼阐扬之。晚唐之后,此宗渐衰。近来研究者颇多。 八、三论宗:依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以开宗。百论,为提婆菩萨所造,破世间出世间之邪,以显一切之正。中论及十二门论为龙树菩萨所造,前者破大小二乘之迷,通于大小两教,后者破大乘之妄执,以显大乘之真义。姚秦时鸠摩罗什大师译三论,盛弘此宗,展转相传,至隋之吉藏作论疏,而大成之,盛极一时。宋以后论疏散佚。今则论疏复由日本续藏中得来。 九、密宗:亦名真言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真言密教为依据,以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四曼—大,三,法,羯四种曼茶罗。及三密—身,口,意,为教义,取‘三密相应,即身成佛’的方法。唐时善无畏,金刚智等来华大阐密教,为此宗之始。此宗至明代失传,今日中国流行者,为蒙藏之密教,盖亦此宗之支流也。 十、净土宗:此宗以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为依据,教人起信发愿,以念佛为行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法门。此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智下愚,均可修持,而成功则一。东晋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社,为此念佛法门之始,其后昙鸾,道绰,善导三师次第相承,以及永明延寿,莲池,蕅益,省庵,梦东诸大师代有阐扬,使此念佛法门,遍及国内。近世印光大师一生专弘净土,教化尤盛。 以上各宗,有大小乘之分者,俱舍成实二宗,属于小乘,其余八宗,属于大乘,有密教显教之分者,密宗属于密教,其余九宗,属于显教,有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分者,净土宗属于易行道,其余九宗属于难行道,这是自来判释佛教各宗的大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二)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三)一切法不生,一切妄想不生,就是真如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三)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
- 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一)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闍黎?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七)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八)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所有句非所有句。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
- 随机阅读
-
- 经常这样去想,就不会怨天尤人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七)觉自心现量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六)为有几阿 ,名舍梨沙婆?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
-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五)【注释】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五)【诠论】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七)金银摩尼等,一阐提大种,荒乱及一佛,智尔焰得向?
-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四)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一)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愚者广分别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
-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二)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一)如来特于此无上顿教,说出自证境界,令诸大菩萨亦能体会如来自觉圣趣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八)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六)云何象马鹿?云何而捕取?云何而卑陋?何因而卑陋?云何六节摄?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五)【诠论】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八)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