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五)【诠论】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论一百五十五,开示【诠论】大慧,百诠不坏现识及分别事识,慧现此二坏不坏。识及事识楞伽经义贯是分别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此坏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相展 2、转因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共读有修之仁者,楞伽论各位高僧大德,开示开悟见性的百诠不坏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慧现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 3、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诠论】前面说过,前七识本为第八识受无明熏而生起的,如此,可说第八识为前七识生起之亲因。 4、因为第八识是仓库,前七识生起之后,紧接着便开始作业,“造业”“造”就是造业。造业不一定是不好的,有的是造善业,造善业它也是业,也是轮回的业,只是日子好过一点,因为没开佛的智慧,又继续去造业,所以我们修学佛道,不是造善业跟造恶业。我们造的叫做净业听经闻法,完全是净业,法身慧命是净业,念佛这就是净业。如果说带业往生,那就是带净业往生。 5、有的讲带恶业往生——意思就是说,这样才显得净土的可贵,有的说带恶业怎么往生。要带善业才能往生。有的说恶业、善业都是业,要带净业往生……所以到现在为止,大家也没有说出一个理由到底是什么。 1、不过真正的关键不在这个,临命终会不会往生,关键点在哪里。在伏惑,暂时不起念,他虽有贪嗔痴还没有证圣果,可是平常就是待人处事,就是很有修养,几乎没有显现贪嗔痴。 2、临命终由于今生今世对自己的身口意约束得很严谨,绝不去恨众生,绝不去伤害众生,也没有贪心,平常都是这样子做,虽然还没有断见思惑,可是临命终他有伏惑,虽有惑可是还没有断,不过他不会起现行,临命终就是问题出在这个,所以不是造善业、恶业、净业,临命终最重要的关键。也就是不起心,不动念—整理者自解,临命终的时候,就是你心要稳得住,要稳得住,然后就是说助念力道就会大,就是我们平常修学佛道,虽然没有证圣果,修净土法门念佛念佛念佛如果你平常情绪就控制不住,看到一件事情就一直批判别人,或者是说一直一直起伏不定,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就是表示你临命终往生极乐世界没有把握你不晓得临命终会不会起心动念啊,那么要怎么样才有把握呢。平常一定要学习放下,离相,用这颗心,要执著,就全部的心统统执著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万般带不去嘛要带走那个能带走的,就是要带走这句阿弥陀佛。所以,即心就是佛,我的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心,那么平常我很能看得开。 3、你临命终才有把握。这一句话很重要,平常看得开放得下,你临命终才有把握,要不然你临命终会手忙脚乱,要不然你就要碰到两种善因缘:一、往生被金光明沙咒轮;二、法师在你旁边加持你,给你一个最重要的增上缘。 4、如果你生长在一个没有佛教的国土,有的不准助念,有的不能助念的,立刻就要火化了。如果你生长在什么新加坡啊,或者是日本,那个马上很快就要火化的,他不会像中国,给你更大的空间。中国慎终追远,这个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传统习俗,就像往生了,往生那你摆在那边,要放几天也没关系啊攀缘摄取尘境,前七识攀缘摄取到的外尘影像,便反过来供给第八识,称为“反熏”,第八识便将这新得的资料,“业”,储藏起来,所以阿赖耶又称“藏识”,藏识叫做含藏识,藏有无量无边的种子,藏有无量无边的善恶无记的种子。 5、就是这个道理,你今天听经闻法,这个善根的种子也藏起来,含藏起来;你碰到了法师,这外界的因缘,因缘成熟了又继续学佛,宿世的善根,因为它储藏众生所造的一切业,令不散失,而最后受报的,也是阿赖耶,因为只有它保存众生所造的业这样才公平嘛,要不然业报怎么办。前七识会灭,第八识的种子业报不会灭,这样才公平嘛。为什么要保存众生所造的业。共读楞伽开示
一百五十五【诠论】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