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16---18慧律法师主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二,多罗16---18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法师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16---18慧律法师主讲

2、主讲《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罗

3、宝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慧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师311页。主讲【“复次大慧,楞伽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

4、谓得自觉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复次大慧,佛又对大慧这么说,有两种声闻乘,这个声闻乘有两种,通就是共通,都是依佛所教而修,所以称为通,声就是因为闻到佛的说法的音声,闻佛的音声,修四谛法,所以就称为声闻。以依佛所教的而修,所以称为通,通就是共通。

5、共依佛所说法而修,但是分别相就是有利根、钝根的差别,叫做分别相,有利根跟钝根的差别。就像我们人,有的人,宿世一善根,听闻了正法,哪怕是一年,善根大大地发现,自觉、觉他。有的人,虽然接触到佛法,可是若有似无,好像有那么一点点佛法,可是又好像没有,就比较差一点,根器不够利。那么根器不够利呢,学佛法就不会那么地坚定。

二16---18慧律法师主讲

1、所以人生有两个“若”,你必须去遵守,佛弟子有两个“若”,一、求法若渴,二、大智若愚。也就是佛弟子这两个“若”一定要遵守,也就是求法若渴,“渴”就是口很渴,需要喝水,那么法是我们心灵的甘露。

2、一个道场没有法,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所以佛弟子应以法为主导,才能够究竟觉悟和圆满人生。所以,一、要求法若渴,所以在戒律里面讲,若有求法若渴者,可为之说法。那么,这个人可以为他说法,这是利,上根利智的人,根器比较利的人,他想要渴望这个正法。

3、接下来要大智若愚,修行人不可以到处跟人攀缘以外,还有一点,不可以在大众里面一直表现自我,那么这样会伤害到一个人。所以你有般若智慧,那么你就平平的,跟一般人一样,叫做大智若愚。所以这两个“若”,佛弟子如果能够坚守你的一生,那么你便能获益无穷。

4、一、求法若渴,二、大智若愚,很多事情知道,装作不知道,好像没那回事情。所以复次大慧,有两种声闻乘,通就是共通,皆依佛所教而修,分别相,声闻乘有两种差别相,有利跟钝的差别。

5、接下来,谓得自觉圣差别相,那么接下来就是说,谓自得,就是自觉圣智。他得到了自觉圣智,自觉悟了,差别就是与佛有所差别,因为声闻乘的自觉圣智不够圆满、也不够究竟。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