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用什么道理来说服自己厌离娑婆的
我们读天台教观,用什厌离关键在哪里呢?就是道理你的善根很重要!一般来说,说服娑婆事修不影响你回家的自己道路,不影响你成佛。用什厌离比如说,道理你拜忏,说服娑婆拜法华忏,自己拜大悲忏,用什厌离这个从回家的道理概念来说,没什么差别。说服娑婆我们不能够从事修来论断这个人成佛的自己快慢,但是用什厌离你的思想素质很重要,就是道理善根力,尤其是说服娑婆出世的善根。 所以从整个成佛之道来看,你的人天善根怎么样,这个不影响成佛,但是,你怎么离开娑婆世界,这个很重要!你看它的判教,出世的善根,它不把人天乘判进去,因为人天乘你喜欢名利,这个不影响你善根,但是你怎么离开娑婆世界的,就是空性的法,这个就很重要了!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有三种选择、三种思考离开娑婆世界: 第一个,最不好的方式,就是从无常、苦空无常的执取而离开娑婆世界。无常苦空没有错,但是你因对娑婆世界是一种坚固苦谛的执着而离开娑婆世界,这个人的后遗症最严重,因为你对因缘法是极度地排斥,而所有波罗蜜的成就,都没有离开人世的因缘,所以从无常切入的这种空性的执着,是最麻烦的。 第二个,直接从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从缘起性空。因为它是因缘生,娑婆世界是借来的,它是缘起的,你跟善业借来的,你会快乐;跟罪业借来,你会痛苦。所以既然是假的,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追求天上的彩虹,因为它是假的,暂时的,所以从空性的角度——因缘性空而离开娑婆世界,这个人好一点。 第三个,最好的,是从心性的角度,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就没有娑婆世界,本来没有生死,那是一念的迷惑,在做梦时出现了生死,你醒过来,一念心性本来没有生死,从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而了生脱死。 那么有些人就问,缘起性空跟一念心性的空性,有什么差别? 缘起性空在判教叫作通教,通前通后。就是说,当你观一切法空时,请问你的明了的心性在不在?你观察身心世界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然后,你空了以后,那个明了的心性有没有空? 如果连明了的心性也空,那是断灭,那你就通前,就同于阿罗汉的灰身泯智的偏空涅槃,你把明了的心性也破坏了。如果你观一切法空,只是空掉遍计执,没有空掉依他起,你是空掉心性的那个执取,那个我法二执的执取空掉了,把那个心性里面的灰尘空掉,但是那个明了性没有空掉,就是无住,然后生其心,真空妙有,入一念心性中道实相,就差在这里。 所以你在操作空性时,这个很关键!诸位!如果你现在还活在离苦得乐,还在追求人天福报,你根本就没有什么善根可言,那就不说了,但是当你开始修空性时,佛法承认你开始有出世的善根了,你在修空性时要注意,你是怎么修的? 比方说,娑婆世界也是这样,净土法门也是这样,你怎么样厌离娑婆的?你是用什么道理来说服你厌离娑婆?这个地方也很关键!也就是说,从整个佛法的角度,你必须要先站在实法来操作权法,叫作为实施权,是这样概念。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 一直活在别人的评论中就真的成了“傻瓜”。
- 人性实验4:平庸之恶与登门槛现象
- 《金刚经》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22>
- 人容易饿、容易困、容易怕冷是什么原因?
- 人这一辈子,有些事情都是不得如意的。
- 嗔恨心重,控制不住该怎么办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五)19---20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9>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22---24慧律法师主讲
-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9>
- 《金刚经》分段贯释——应如是决定分第二十
- 三资粮之愿(邪愿、恶愿、许愿、善愿、正愿)
- 佛法的修学是由内而外,先端正其心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22---24慧律法师主讲
- 不是咒语不灵 而是你不守规矩
-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