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治贪财与贪色
「无贪」的何对境界,简单来讲就是治贪一种清净心,内心没有贪烦恼的财贪活动,这样的何对境界是针对「三有」,就是治贪「三界」的正报,男众、财贪女众;或是何对三有的资具,一切的治贪依报如山河大地、房子、财贪财物、何对动产、治贪不动产,财贪都是何对属于三有的资具。那么面对这样的治贪境界,内心是财贪什么状态呢?‘无所染着’,没有染着,这个就是「无贪」,没有染着的体性。 这样有什么作用呢?‘别则对治贪着,通则能作众善,以为业用。’它能对治贪着心,当你内心清净了,再做善法就容易了,不论是去布施,或是持戒等等,很容易去做,这是它的作用。 这个「无贪」心所,是普遍于三界的一切正报、依报环境,不过这当中有轻重的差别。在道宣律祖的《净心戒观法》说:我们出家人有两关很难过关,一个是「财关」、一个是「色关」。这财色两关,年轻的出家人,血气方刚,多数是贪色;年纪大的人,内心对自己没有安全感,多数贪财,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财富能给他安全感。事实上这两个思想都是颠倒的、不正确的,都是要对治的。 「无贪」的对治,先从「贪色」来说,我们之所以会贪着女色,就是贪烦恼会活动,它是依止「净」的颠倒。好比说:诶,我见到这个女众就起欢喜心,怎么回事呢?因为我们心中有一种颠倒想,认为女众很清净,外相清净、内相也清净,但事实上不是这样。 我们看《智度论》上说:「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 龙树菩萨有大智慧,他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从内相来说,‘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是说我们看到欢喜的女众,你把她这层皮剥掉,看她的内在啊,有种种不净物:脓血屎尿,大小便利,充满于身内,而且不是很少,是很多很多。你说内相不净,那外表看起来总好看吧,不是,‘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这些不净物不是只留在身体里面,它有九个孔: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大便处、小便处,经常没有停止的流出不净物来。 讲出一个譬喻:‘如漏囊盛粪’,就像一个皮囊装满了大便,破了九个洞,今天流出、明天也流出不净物。如果我们依止这样的正法去思惟这件事情,就会知道:原来色身是这样子的啊,我过去的思想是颠倒的,不净为净。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佛者,觉也」,就是觉悟了,这时候「贪」烦恼就停下来,「无贪」的心所就现前了,面对于色的「无贪」的心所就现前了。 至于对于财富的对治,就需要修「无常观」。为什么我们会贪着财富呢?因为我们觉得财富能带来安乐、各式各样的保障。但是在《广论》宗大师讲一个偈颂,说: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饶利有情所惠施,诸财无坚亦有实。「诸未施财无常灭」,如果我们把这些钱财,放在身边不肯布施,总有一天会死亡会被无常破坏,也会失去它;你对它没有所有权了,无常把它破坏掉,你一块钱也带不走。 假设我们趁这口气还在的时候,把这些钱财布施出去,那就不一样了;「由施反成有财库」,由于布施的善业,在我们的第八识当中,积集了一种财富的资粮;「饶利有情所惠施」,我们饶利有情所作的这些布施,使令「诸财无坚亦有实」,虽然钱财是属于无常、不坚固的,但是你能够把这些不坚固的钱财布施出去,反而能够使令你得到真实的功德。 在《智度论》里,讲一个小故事说:有一栋房子起火,火烧得非常厉害,一个愚癡的人,就拿水去救火,结果救了半天,房子全被烧掉,里面的财富也被烧掉了。而隔壁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看这个火不能救了,火太大了。怎么办呢?跑到房子里面,把珍贵的财宝全拿出来,虽然房子烧掉了,没关系,他拿这些财宝在其他空旷的地方,又盖了一间新房子。意思是说:「房子起火」表示生命是无常的,无常大火会烧尽我们的寿命,一天一天的「是日已过,命亦随减」,色身是不能够常住的。但是你把这些珍宝拿去布施,哦,你能够创造一种善业,下辈子又盖一个新房子,又得到一个可乐果报。 「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如果你能经常去思惟这个道理,就会明白︰原来财富对我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是「善业」才能够帮助我。所以说:我们生命不要去留财富,应该多留一些善的业力,因为财富你带不走,但是布施所累积的善业是可以带的走,能够跟着你的生命到下辈子,又创造一个可乐果报。你把钱财抓住,死亡以后,丧失了所有权什么都没有了。透过这样的无常观,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把钱财布施出去。这是以无常观,来对治我们对财富的执着,这是一个无贪的心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只有一切顿捨,才能迸出净业种子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七)【注释】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三)【注释】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一)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
-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五)【注释】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
- 养心最难做到的,就是慎独。
- 别忘了!除了上香和供花,这些方法也可以供养三宝!
- 度四流者为作桥樑,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一)【注释】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自心现妄想计著转。’
- 随机阅读
-
- 生不起惭愧心和忏悔心该怎么办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四)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九)【注释】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六)【注释】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
-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六)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二)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七)【注释】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芽事。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
-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 切记!学佛的初步,一定要修这个法!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八)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六)【义贯】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境遇不好,应当退一步来想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六)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 共读楞伽开示(十三)四门名相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四)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大安法师正月初三新春开示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四)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三)【注释】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九)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