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生到极乐世界,就是生到了十方佛国
我们看第五的为何闻法欢喜。前面是生到世界生讲到极乐世界的受用,你的极乐衣食、住宅、为何正报身心是生到世界生怎么回事。这一愿是极乐讲圣道,你到极乐世界不是为何享受快乐而已,你是生到世界生要增上的。 增上的极乐主要因素,当然是为何听闻佛法是重要的因素。那么我们看这个地方,生到世界生极乐世界他在学习佛法的极乐相貌是怎么回事呢?它是随愿闻法。看经文: 丙五、为何闻法欢喜(随愿闻法愿) 设我得佛,生到世界生国中菩萨,极乐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前面对于极乐世界的观察,我们看到了极乐世界是没有三恶道的,而且它的国土、住处,都是七宝所成,经常放出光明,衣食自然、身心安乐,这些都是属于有为的受用。这里正式讲到无为的圣道修学。 极乐世界的人,当他吃饱喝足了以后,他开始做些什么事呢?就是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他心中希望听闻,或者是他心中需要听闻哪些佛法,他的志向、他的希望,他马上能够得到――自然得闻。 很自然的,在整个极乐世界的五尘当中,包括他眼睛所看到的色尘,耳根所听到的音声等等,都能够很自然的听闻到他所相应的法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讲得很清楚,说极乐世界的五尘叫做胜妙五尘。我们娑婆世界的五尘是业感缘起的,是有漏的业力,因为在我们以前造业的时候,心中是有贪爱的心,贪爱当来的果报了。 我们为什么要持戒?因为希望透过持戒,让来生得到尊贵身;我们为什么要布施?因为透过布施,让来生有福报,所以心中是有贪爱的。所以这个贪爱的因地种下以后,我们来生得果报的时候,这个五尘就引生放逸。 诸位看看止观的书就知道,每一个修止观的人,都要息诸缘务,都要都摄六根。你看打佛七,你眼睛不能乱看,你一旦乱看,你的佛号就念不好了;你耳朵不能乱听,乱听的话,你佛号也念不好了。所有的止观都要都摄六根,没有一个例外。 你看禅宗,到了禅堂以后,那个话头一提起来,经行的时候,你眼睛乱看,那个纠察师――啪!打下去,看什么看,哪一个砖块是你的?对啊,哪一个砖块是你的?他的目的就是打掉你的那个攀缘心,都摄六根嘛。 极乐世界你不用都摄六根,很奇怪,极乐世界的修行,它是:你眼睛看看这个花,诶,你看这个花以后,你智慧增上;耳朵听听这些音乐,听一听,诶,道业增上。因为极乐世界的整个佛法,是放在五尘当中,所以极乐世界是不用都摄六根,很奇怪,自然得闻,它是殊胜五尘嘛,殊胜微妙的五尘。 你眼睛看一看以后,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耳朵听闻这个音乐以后呢,也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所以古德说,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你等于是进入佛的大般涅所变现的一个国土,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你到佛陀的功德海,你还要都摄六根吗?不可能嘛!对不对?所以极乐世界,他是在一种很自然的情况下修学。 我们娑婆世界修行,是很不自然,强迫自己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强迫就是不自然嘛,我们不能随心所欲。我很想要看这个东西,不能看;我很想要听这个声音,不能听,你肯定要把六根――收摄,要迴光返照。 但极乐世界的国土,它所提供的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当中,让你听闻佛法,让你增长善根。我们娑婆世界当然也可以听闻佛法,但是你听闻佛法的过程当中,是非常不自然,你要勉强自己的。 接下来看具足五通,这个五通牵涉到我们整个果报的妙用。阿弥陀佛当初规划国土是认为说,你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当然有些人他是不喜欢到处跑了,你可能只待在极乐世界,但是有些人喜欢到十方世界去遨游的。 阿弥陀佛也考虑到这一点诸位的需要,所以他提供这个果报体,除了能够身心安乐、道业增上,他给你具足五通,有方便于你能够亲近十方诸佛,这是果报体的功能特别强大。看经文: 丙六、具足五通(神足无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就是假设我成佛之后,国中天跟人,这两种众生,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他能够具足神足通,假设他不能够在短暂时间,一念顷就是很短暂的时间,这个神足通,它的最低的程度超越百千亿亿诸佛国,不取正觉。 这里的五通,它是以神足通做代表了。我们可能要用对比的方式,大家容易了解。 在娑婆世界的神足通,是由禅定生起的,一个阿罗汉,不是普通的阿罗汉,一个大阿罗汉哦,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的大阿罗汉,比方说目犍连,比方说舍利弗尊者,他们的神通,能够飞越到一个佛国(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你看目犍连尊者,有一次在听法的时候,他打一个妄想,他说佛的音声到底可以传到多远,他用神足通飞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还听到佛的音声,结果他飞不回来,后来因为忆念佛陀的功德,他才飞回娑婆世界。 所以一个阿罗汉的神足通,只能够飞越一个佛国,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么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他提供的果报体表示什么呢?他这果报体可以提供你遨游百千亿亿诸佛国者。 这个神足通,这个五通的意思,在古德解释四十八愿,说为什么阿弥陀佛,要规划这五种神通的果报呢?他说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坚固我们的菩提善根。古德解释说,因为你有神通,有天眼通跟宿命通,可以预先知道众生的苦果,而厌离苦因;预先知道众生的乐果,而欣求乐因。 你从神通当中,你在极乐世界,你看到了某一个人造业,结果当下堕落到三恶道去;你也看到某一个人在布施、持戒的时候,没多久他往生到天界去了。这时候,你对因果的因缘道理,更加的深信不疑。 当然我们对佛陀是有信心,他说的话,我们相信,但是你从实际上的印证,你的信心更加坚定。所以有神通的人,他能够看到众生的善因招感安乐的果报,恶因招感痛苦的果报,能够加强你的菩提心,对你修行的动力是有帮助的。 其次,他能够亲近十方诸佛,积集福慧资粮。有人批评极乐世界是狭隘的思想,说:诶,你到极乐世界,十方诸佛的国土你都不去,你单单往生极乐净土,你这不是自我设限吗?蕅益大师说:你说的不对,你的想法是不对的。 蕅益大师他反驳这些错误的思想,就是用这个神足通,他说你生极乐世界就生十方世界嘛,因为它的果报体,提供你遨游十方世界。表面上我们到极乐世界,好像:哦,只亲近一尊佛陀。 好像:诶,十方佛陀,你应该都全部皈依呀?你要广泛亲近十方诸佛啊,你怎么只有选择阿弥陀佛呢?那是我们一个前方便嘛,我们先到极乐世界去,但是极乐世界的神通力,是可以提供你到百千亿亿诸佛国。 所以蕅益大师说生极乐,就等于生十方世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你表面上生到极乐世界,但是你的果报体,是可以到十方世界参学的,你喜欢到药师佛的地方参学……《佛说阿弥陀经》也说: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到吃饭的时候,还回来吃饭、经行。那你供养十方诸佛,当然十方诸佛跟你说法嘛,他也不会白白受你供养嘛。 所以你到了极乐世界,你的所缘境是开阔的,因为它果报体特别强大,它的五通,我们今天只是举出神足通,那其它的神通力都不得了,那个果报体的那种功能,那是不可思议的。 当然我们娑婆世界也有一点观念,你说我坐飞机,但是坐飞机要坐十几小时了,那神足通那不得了,一念即至。所以具足五通,对于我们增长善根、亲近诸佛、修学法门,提供了很方便的一个果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四)【讲义】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
- 共读楞严开示1——科判与序文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六)【讲义】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五)【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五)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历代普贤菩萨感应四则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 随机阅读
-
-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讲义】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妄生涩滑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八)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慴,心生怜愍
-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 共读楞严开示5——二十五圣,于二十五法,各证圆通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五)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 欢喜心扫塔礼塔之殊胜功德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七)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四)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讲义】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九)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六)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 随顺佛的教敕、随顺佛的心,随顺佛的愿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八)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
- 共读楞严开示5——二十五圣,于二十五法,各证圆通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讲义】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