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楞伽经》又叫做大藏总复习

《楞伽经》又叫做大藏总复习

1、楞伽《楞伽经》又叫做大藏总复习。经又叫这本《楞伽经》叫做大藏经总复习。大藏所以慧律法师要我们一定要认识一下《大藏经》。总复这个大藏经简单认识一下,楞伽就是经又叫由各个不同的朝代,有的大藏是皇宫贵族,有的总复是高僧大德提倡的,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楞伽大藏经,唐、经又叫宋、大藏元、总复明、楞伽清都有。经又叫

《楞伽经》又叫做大藏总复习

2、大藏所以现在看到的《乾隆大藏经》、《龙藏》,还有《中华大藏经》等等,《卍字续藏》、《大藏经》。但是有时候内容有一些出入,因为每一个人——编排大藏经的人,目标不一样。像《中华大藏经》,目标订在《大般若》——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因此一开始就把《大般若经》编列在内,从头看就是《大般若经》。

3、有的人编这个《大藏经》不一定从《大般若经》下手,所以每一个朝代编的《大藏经》的篇幅,像《中华大藏经》有时候编到三百册,有的人认为里面太多繁琐,有的二百册、有的一百册,统统有,有的节录一部分。那么这个《大藏经》,因为朝代的不同,所以翻译的译本,或者节录里面的篇幅,在流通过程当中,有时候抄写,以前没有印刷术,没有照相制版,如果你在抄写的时候,一打个盹漏掉一个字,或者不同的版本拿来穿凿附会,就变成说因为年代久远出了一些状况,因此来到汉传汉地,每一个朝代都会编这个《大藏经》。那么这个《大藏经》,随个人当时的嗜好或者是能力,所编的《大藏经》变成册数都不太一样,因此到我们今天来看有些困难。《大藏经》总共分几个重点:1。

4、叫做经部;2。叫做律部;3论部,比如说《成唯识论》、《摄大乘论》、《观所缘缘论》,或者《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或者是种种的这个论。经部、律部、论部,再有,就是经疏部,疏,就是注解的意思。

5、经,解释经典的经疏部;解释律藏的,律学的,叫做律疏部,就是对戒律解释的,佛有讲,然后对注解下注,对佛讲的戒律下注解的叫做律疏部;再来就是论疏部,论,对论下注解的叫做论疏部。接下来,一个叫做密教部,咒语、手印、坛场的布置、佛像,种种密法的摆设,这个跟密教的传承那么都有关系,都收在密教部、密藏部。那么,最后一种叫做非经、非律、非论,也不是经疏部、律疏部、论疏部,叫做杂藏部,最后一种叫做杂,杂就是没办法归类,没办法归类的叫做杂藏部。

《楞伽经》又叫做大藏总复习

1、那么,现在有的人,把净土宗的集中起来又叫做《净土大藏经》,这只是一个名相,自古以来,没有人用这样子的方式,把净土宗把它集合起来,给它一个名字,叫做《净土大藏经》。但是自古以来没有人这样做,那近代的人,有人把净土集合起来,又给他一个名字叫《净土大藏经》,这个不在传统《大藏经》的名词里面,是后来的人给它一个名相。所以慧律法师教我们对《大藏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他说“这个《大藏经》要以师父的程度来讲,要看一遍,要五年的时间,要五年的时间;依你们的程度来看,那就不知道要看多久才能看一部大藏经,我们就不晓得所以要阅读大藏经,有的人是选择地看,有的人是没有分别心地看。选择的看,比如我要从律部看,我要从经部看,或者是说我选择看,选择看,我对般若思想我比较有兴趣,就从《大般若经》看。

3、所以每一个人兴趣不一样,或者我对密教的特别有兴趣,慧律法师他对中阴身特别有兴趣,有显教讲的中阴身,密教讲的中阴身就比较多,有兴趣就研读密教的。因此每一个人对大藏经的选择性不一样。

4、还有一种阅读大藏经不分别,从头到尾都是这样看。但是看大藏经有一个困难的地方,就是它都一直重复,比如说你看《阿含部》,佛在这里讲五蕴皆空,一直翻,翻,翻到四阿含,《阿含经》里面再翻过第二页还是讲,几乎一模一样,再翻过第十页还是讲,走到哪边,只是时间空间不一样而已,几乎内容一模一样,所以在汉传汉地的人就觉得很繁琐,因此就归纳《阿含经》讲的,就是不净、苦、空、无常、无我,所以我们今天所讲的不净、苦、空、无常、无我,就是把《阿含经》的精华、精要列出来,那你就等同把《阿含经》看完了。讲到大藏经这个问题。

5、由唐时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所译之《大乘入楞伽经》【以上三种译本《大藏经》中都有收;最近大乘精舍出了一本《楞伽经会译》,即是把三种译本分段并列,很有参考价值,不过其中魏译及唐译部分,与大藏经中的文字,有些地方颇有出入。】代代相传,它就有一些误传,神话出现,所以这个神话部分不重要。真理部分,加一些神奇的、古怪的,人家才要看。通过学习小编了解到大藏经似乎并不是特指的某一部,而是某一类总集,内容也是根据编排人的目标不同而大同小异,这个观点正确吗。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