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六)13---15慧律法师主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六,多罗13---15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主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六)13---15慧律法师主讲

2、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宝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慧律

3、法师1048页【大慧,主讲我分部七地,楞伽善修心意意识相,善修我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善四无碍,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道邪径,故立地次第。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行,愚夫所不觉;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种行说大慧,我分部,分部就是分别解说,分部就是分类,我这样分别解说这个七地,善修就是观察,好好的观察心意意识相,同时善修呢。

4、后面补一个离善修离我相,还有我所有,摄受人法无我,令不堕生灭的自共相,令不堕于生灭的自共相,换句话说只要是生灭法的善四无碍,就是无碍,就是四无碍智了。这前面讲过了,善四无碍智,而得到怎么样。

5、善四无碍智,得到决定的神通力三昧之门。地次第就是诸地的次第,渐阶,渐接的阶位相续而入,入道品,当然就是入三十七道品,那么三十七菩提法,或者是三十七菩提分法,因为它每一品都跟菩提有关,就是三十七菩提分法,不令菩萨摩诃萨,他因为不善觉知自共相,不善于通达七地的境界,所以佛一定要把它分得很清楚,分析得很清楚,如果不善觉知自共相,也不善通达七地境界。就会堕入外道的邪径,所以立地次第,立这个诸地的次第阶位。

六13---15慧律法师主讲

1、为什么要方便立,就是怕堕入外道的邪径。因为要环环相扣。大慧,那么诸次第以及相续相者,其实实无有若生若灭,其实本来就不存在若生若灭,因为实无有一切法或者是一切诸地若生若灭。这是从真如方便安立的,建立的这个交第相,其实本空无所有,这是佛陀方便而立的。

2、除自心现量,除自心现量意思就是除了自心现量外,实在是无有少法可得,哪来的次第呢。哪来的生灭呢。实无有少法可得,所谓地次第相续,意思就是所谓这些圣人的次第相续相,还有这个凡夫,三界的生生灭灭的种种造作的行,这愚夫所不能觉悟,所不能觉悟,这个愚夫就是凡夫所不能觉悟,谓佛实在有所说法,意思就是谓我,我就是指佛陀。谓我佛陀还有诸佛,说诸地,诸地就是圣人的诸地,次第相续相,还有以及说三界种种行,而实有说三界种种往返之行,不知道佛实在是无有少法可说,也不立一切法,也不立任何的次第,因为是方便立。

3、所以它不究竟,因此佛于圆顿当中方便安立次第,于次第当中回归当下,于当下当中即见永恒,当下与永恒其实都不可得万法真如故。我们说法身无始无终,尚且是方便,无始无终是对有始有终讲的,仍然脱离不了时空的观念,佛陀所说的法,在不可思议里面硬要说就变成第二义谛,那么第二义谛,有时候就必须从时空性里面去比较,从这个现量里面,去得到无现量的法身,要不然没办法,没办法说,如来的真如法身本不可说。

4、因此才讲无始无终,而这个无始无终尚且是讲给众生听的,所以佛陀的法身,如来的法身无始无终,无始无终在强调什么。在强调亘古以来,从不生、从不灭、从不增、从不减,本性具足故。在强调这个,那么为什么报身是有始无终呢。

5、报身必须经过断惑才能证真,一定在破无明,才能显这个报身,你没有破无明怎么显报身呢。所以修行到一阵子的时候,相当的功夫,破无明了,才能显报身。报身是有始,但是报身一证悟以后,就像山上里面的矿。譬如说金矿开采出来,这金矿经过冶炼以后,就变成纯金,就不再恢复成矿,我们实报庄严土的报身,也是这样子。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