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发心,发心正见,和正修行,见所基础证果。有修 发心、发心正见这两科是和正基本功,里面都没有牵涉到任何的见所基础行动,就是有修还没有行动。佛法说,发心就是和正打开你的眼睛,先有目标,见所基础发心就是有修设定目标。 第二个正见,发心就是和正作好智慧的观察。你遇到事情,见所基础第一件事情不要反应太快,记得!在反应之前先想想佛法的道理。 学佛,你要进步,真的你反应要慢一点,因为你的直觉都是习气,你的直觉都是错的,而且大部分都会让你后悔。我们就是因为没有智慧,才会流转生死。所以在佛法的角度,在菩萨戒,第一念的差错不怪你,菩萨戒第一个直觉上的烦恼不怪你,第一个念头起烦恼不怪你。但是第二念,你的光明没有观照,这个就是你的问题——你懈怠了。 因为直觉性的犯错不能怪你,这你没有办法控制,但是第二念以后你没有对治,表示你没有做好心地法门。所以,佛法是从第二念开始对治的,我们没办法做到第一念就控制,第一念一定是你的习气。 发心和正见这两科是理观,把你的基础打好。然后修行,就是付出行动,个人选择你喜欢修什么法门。这个基础打好了,你喜欢盖一个茅棚或者盖一个豪宅都可以,就看你的人生规划,看你的时间长短。 所以,这个「修」是有选择性的,但是「发心」跟「正见」是共同科目,你要好好学习。这两科你要学会了,从今以后,你就知道怎么样面对人生了,你的态度不一样了,而这两科也是成败的关键。 我们要知道一个事情,就是说,其实我们无量劫来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也做了很多事情,看看我们的过去,我们做过很多布施、持戒、忍辱的善业,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这样的轮迴生死呢?因为我们没有做好理观的智慧,所以我们所有的善业都没有办法超越生死,不能达到波罗蜜,我们的心理素质太差了! 所以你不要小看前面两科的心理建设,发心跟正见这两科,是所有的基本功。这两个基本功建立起来,你修六波罗蜜,修六度法门,每一个法门都变成波罗蜜。你建立了这个基础,提起佛号叫作临终正念。前面两科是重点,发心跟正见,观照力跟誓愿力,这个理观太重要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七)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九)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五)云何空风云?云何念聪明?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
- 境遇不好,应当退一步来想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九)【注释】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诠论】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二)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
- 凡事尽心尽力,时时反省自己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八)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 随机阅读
-
-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三)【注释】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四)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五)【诠论】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果报有四种,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诠论】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一)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楞伽经的由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八)火焰几阿 ?风阿 复几?根根几阿 ?毛孔眉毛几?
-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二)一切佛语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八)火焰几阿 ?风阿 复几?根根几阿 ?毛孔眉毛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四)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诸地不相至,百变百无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一)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七)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