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二)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泪体劳修一百三十二,开示阿难闻已,难闻重复悲泪,已重五体投地,复悲佛言佛发佛威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投地恃佛威神,长跪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合掌楞严经讲义是而白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自从自思,这两部开示是心出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 2、家恃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神常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惟无有修之仁者,各位高僧大德,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3、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 4、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这一段对修学佛法的人来讲,是特别的警惕,特别的重要。这一段是阿难发出了这个感叹,说他从佛出家以来,都认为用依靠的方式,可以得到解脱,叫做恃佛威神。 5、是错误的知见,修行是没办法替代的。所以,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就:我不需要修行啊。 1、我的堂兄就是佛陀了。将谓如来惠我三昧,[惠]就是恩赐、赐给我,不知道身心本不相代,身心是没办法互相取代的。 2、所以,你的烦恼,你自己要承受;你的病苦,别人在旁边安慰,医生也只能尽力,病苦还是你在病苦;烦恼还是你在烦恼。失我本心,便丧失了我原本的如来藏心。身虽然出家,可是,心却不入道。 3、譬如穷子,舍父逃逝,这穷子就比喻六识妄心,从以前来讲,都没有办法开采自家的珍宝,也就是变成意识心在六道轮回里面流浪,所以叫做穷子。今日乃知现在才知道,虽有多闻,就算你听了很多佛法,若不修行,若不修行的意思就是:若不实修。 4、如果你没有好好的降伏这一颗妄想心,与不闻佛法等的众生是一样的。你今天虽然听闻了很多佛法,如果不下功夫、下死心确实的去实修,与不闻佛法的众生等。 5、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意思就是:光口说种种的美食,终不能令肚子饱。【重复悲泪】:又再悲从中来,而泪流不止。共读楞严开示
一百三十二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
- 真诚,带来好运。
- 绍云老和尚:为什么高僧大德多是在丛林之下开悟的?
-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悟道因缘精准解读及实修启示
- 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 禅宗紫柏真可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绍云老和尚: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把它当回事,那就是积阴德
- 绍云长老:你如果不把心放下来,什么都没有用,要统统放下才行!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 绍云老和尚:云居山是真正的选佛道场,如果过去世没有培植福德,想住云居山是不可能的
- 让你的福报越来越多的方法
- 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悟道因缘精准解读及实修启示
-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 绍云老和尚:我们这个心性,一停止念佛拜佛诵经,财色五欲妄想就来了
- 老和尚,能不能讲一讲怎么样参禅?
- 禅宗永嘉玄觉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 绍云老和尚 ∶ 一回寮房,一看手机,这攀缘就来了
- 禅宗青原行思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金刚经白话述义【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