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九十七,开示阿难白佛言:[世尊。阿难一切世间十种异生,白佛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言世亦佛青莲华眼亦在佛面。尊切种异纵观 2、世间生同身内楞严经讲义是将识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心居,这两部开示是青莲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华眼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共读有修之仁者,楞严各位高僧大德,开示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3、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 5、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如是,识心实居身内[一切世间]:世间有两种:。一、有情世间,为六凡众生所居; 1、二、正觉世间,为四圣所现,四圣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声闻是修四谛而成就的;缘觉是修十二因缘而成就的;菩萨是修六度而成就的;那么,佛就是自利利他。[十种异生]:十种异生,也就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有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即于本经下文所说的十二类生中,除去了无色、无想两种。因为无色界天的众生,空散销沉,而无想天则心有如土木金石,此十种众生,其生存之状态、业报形体各异,所以称为“异生”。 2、[同将识心居在身内]:“将”“居”。此言,世间所有一切众生,只要是有心的,大家都一样,把心放在身中,不独我阿难为然。[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纵”。 3、[青莲华眼],佛眼修广,犹如青莲花,又,青莲花最为高贵稀有,故以为喻此言,连圣人的眼睛都在脸上,更何况我们凡夫众生的眼,当然是在脸上。“浮根四尘”:“浮根”,为浮尘根之略,盖佛法中,眼根有两种:一、浮尘根,又称为扶尘根,直接与外尘接触,所以称为浮尘,浮在外面的。直接与外尘所接触的,就像我们的肉眼,就是俗称的眼球以及视神经、视网膜等等,此等为由色、香、味、触四尘构成。 4、二、胜义根,此为由清净四大所构成,非天眼以及圣眼则不能得之。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的[十种异生]有情,都“同”样“将”他们的“识心居”置“在”其“身”体“内”;至于眼睛的所在,“纵”使我们“观”看神圣清净的“如来”,其最高贵的如“青莲华”之“眼,亦”是“在佛面”之上,更何况是我们凡夫众生——由此凡圣二者之例证,因此“我今观”察我“此”眼睛的“浮”尘“根四尘,只在我”的“面”上。“如是”由上证推知,我的“识心,实”是“居”处在我的“身内”。诠论:在此,为何阿难不干脆直接了当地回答说:“世尊,我的心就在身内,而我的眼就在面上呢。 5、”不就得了。为甚么这样东说西说、扯来扯去。殊不知这就是依于印度因明学——因明学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理则学,或者叫做逻辑学;因明学的正式论辩之形式。因明学,印度古典逻辑辩证学,里面规定论辩必须具“三支”或者是“五分论”。共读楞严开示
九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