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有定数吗?如果不一定,那佛如何预知呢
问:诸佛菩萨皆有五眼六通,切都能知过去、有定未来、数果现在之事。不定他对众生何时度脱、那佛何时成道皆预知之,何预那为何还要苦口婆心劝众生念佛往生。切都一切都有定数了吗?如果是有定不一定,那佛菩萨如何预知呢? 大安法师答:佛菩萨是数果具有五眼六通——没有问题,知道过去、不定现在、那佛未来种种的何预事情。就在极乐世界,切都像阿弥陀佛左边的有定观音、右边的数果大势至菩萨,每天是坐侍论道。他的五眼——就是佛眼——观察他方世界,看看哪个世界众生怎么回事,哪个众生的善根什么时候成熟。成熟的时候,不失时机的救他。用什么身份去救他,用什么方式去度他,都在那里讨论。讨论清楚了,观照清楚了,观音、势至就能够分身过去救度众生。所以这一点——什么时候度脱、什么时候对净土产生信心、什么时候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佛菩萨——西方三圣——一概了知。观察我们众生善根成熟,他来给我们讲经说法,这就是他预知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前不后。一切众生,他的那种命运轨迹有定数也有变数,但佛都会知道得很清楚。佛的智慧叫大圆镜智,对他方无量无边众生的生此死彼、种种的宿命、种种的习性、种种的好乐,他是明明白白。就像一面镜子所映照的形像在镜子里面一样清楚明白。但这种明白,它又是两个层面的事情:佛是醒过来的人,众生还是在梦里面的人。那佛菩萨能知道他梦里面打什么念头、梦里面的行为。梦是虚幻的,大圆镜智是真实的,它照得一清二楚。这种幻象——众生在梦当中的变数,佛的这面镜子是了了清楚的。 这一点没有丝毫的问题,如果相信了佛有这种智慧,我们什么时候是临命终,临命终是什么死亡的形式,佛都很清楚。阿弥陀佛很清楚,无论是什么形式——哪怕是横死,哪怕是睡眠当中死去,等等这些,阿弥陀佛都会兑现他临终来接引的大愿。所以对往生这个事情,阿弥陀佛早已给我们预设好了,我们只要解决信愿称名的问题,只要解决到阿弥陀佛的大悲船上去报了到了、挂上号了的问题,临命终时决定就能往生。一定要作得生想,作「业事成办」想。这种信心一定要在阿弥陀佛同体的、无缘的大慈悲心,以及他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以及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互动过程当中建立。我们对决定往生就不会有丝毫的怀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众乃四人以上之称,所以一比丘不名僧,二三比丘,亦不名僧,四比丘同住,方作一切如法僧事
- 共读楞严开示(二百七十九)【讲义】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七)【讲义】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五)【讲义】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二)【讲义】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者:性觉则性本二觉,本具妙明明妙,并不假明而明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七)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
-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二)【义贯】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随机阅读
-
-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 共读楞严开示(十)带妄显真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七)能于国土,成就威仪者,承上善超故能,非同寻常小圣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六)善超者:不同二乘,断尽见思,灰身泯智,超出三界,不敢复入,如此虽超非善。
- 念佛即事达理之捷径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一)【讲义】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讲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 共读楞严开示(十一)显见离见
-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 共读楞严开示(十三)圆彰七大,即性周遍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六)善超者:不同二乘,断尽见思,灰身泯智,超出三界,不敢复入,如此虽超非善。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八)比丘梵语,即五不翻中多含不翻,以名含三义故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八)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 共读楞严开示(十八)如来对示缘起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九)丙二发起序 此经以阿难示堕淫室为发起之端,以阿难过去空王佛所,与佛同时发心,其深本同前上首
- 真心究竟在何处?就在念佛当中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八)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二)【讲义】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九)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