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五)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1、共读告阿告汝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一百八十五,开示开示佛告阿难:我今如是百佛开示方便,真实告汝阿难,难今若必自然楞严经讲义是真实自然自然自须甄明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汝犹若必然体,这两部开示是未悟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阿难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有自有修之仁者,共读告阿告汝各位高僧大德,楞严开悟见性的开示开示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百佛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难今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 3、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阿难,若必自然汝且观此妙明见中。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空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 4、注释:【甄明】:[甄],别也【以何为自】:以何相为自体。义贯:[佛告阿难:我今]已[如是开示]种种[方便],以一[真实]之相[告汝],而[汝犹未悟],还要将能见之性迷[惑为自然]之性。[阿难,若]此见性[必]定是[自然]性的话,你[自]己更[须]善为[甄]别察[明]它确实[有]一[自然]之[体]。自然之体就是亘古以来存在的意思,这个叫做自然之体,你自己审察看看。 5、若如此者,则[汝且观此]微[妙]圆[明]之[见]性[中],究竟是[以何]相[为]其[自]然之体性。[此]一能[见]之性,[为复以]所见之[明]相[为]其[自]然体性。 1、还是[以暗]相[为]其[自]然体性。抑或[以空]相[为]其[自]然体性。抑[以]所见之[塞]相[为]其[自]然体性。 2、[阿难,若]见性是以所见之[明]相[为]其[自]然之体性,则[应不]能[见]到[暗]相,以明暗相对,不共存故,此见性[若复以空为]其[自]然之[体]性[者],则[应不]能[见塞]相,因为空塞也是敌对,不同时共存故,[如是乃至]若见性是以[诸暗等相以为自]然体[者,则于明]相起[时,见性]应随暗相之灭去而变成[断灭],如是见性若已断灭,[云何]复能[见]到[明]相呢。诠论:世间一切大自然之物,都必定有个形状、体性,且这体性是确定的;例如地、水、火、风、花草木石等,各有一确定之体性,且各不相滥。所以佛说:如果见性也是自然体,那么它也应该有个一定的体性。 3、因为[见性]所对的[相],无非明暗、通塞等相,而这些相,也都是自然界之相,所以如来就用来假设作为见性的体相。这段经文中佛通过层层追问的方式来引导阿难思考他前面产生的疑惑。共读楞严开示
一百八十五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