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法是身后事,何不等晚年再修习
问:淫慾固是出世生死之根,不可不断。法身但出世之法,后事何乃身后事耳,等晚晚年修习,年再未为迟也。修习——周安士《慾海回狂》 「晚年修习疑」。出世说淫慾,法身现在知道欲界的后事何众生就是这个烦恼最重,「淫心不除,等晚尘不可出」,年再我们在三界无央数劫的修习轮迴不休,就是出世有淫慾,这是法身生死轮迴的根本,「不可不断」。后事何 但是要修这个出世间法乃是「身后事」,就是死亡之后的事,下一辈子的事。我现在还年轻,我等到退休之后,晚年再来修行也不迟,现在趁中青年,世界这么丰富多彩,五欲的享受这么滋润,我现在先做这个,修行,晚年再说。 这里其实就是要了解一个情况。做任何事情,尤其是修了生脱死的这桩大事——「凡事豫则立」,无论是世间事业,还是出世间道业,预先去做,才能成立;预先不去準备做,就废了,就做不成了。所以闻道之后就要开始修道的,就要「学而时习之」的,不要等到晚年去修。 生命在呼吸间。多少天灾人祸!自古以来的坟墓,有很多都是青少年,各种战争来了,死的都是年轻人。不要以为我们就能活到七老八十,或者幻想自己能活一百二十岁。等晚年而去修习,这个观点很普遍。有时候有些人来寺院,我们跟他讲念佛法门,他听听也不错:「等我退休以后,再说吧。」等他退休以后。 晚年修习,就如感到饥饿了才开始耕田、播种,乾渴了才去挖井一样,来不及了。「凡事豫则立」,就是先準备好了,签证签好了,绿卡拿到了,随时就可以走了,应该是这样的。何况能够活到晚年的,目前的人有多少能活到晚年? 「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这两句话是非常的精闢。滔天之下,芸芸众生,都是在忙忙碌碌当中衰老,认为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要考学,我要考驾照,我要考这个证,我要弄那个事业——一天到晚忙得很,我要去应酬,我要去那样…… 衰老了,还有一个特性,就是临死之前,叫他把事业心先放下,他都放不下——是这么可怕。他忙惯了,忽然让他閑下来,他受不了,多少退休下来的人,他一天到晚要找发挥余热的事情,他生命没有寄託。这种人就是到退休以后,他也不会修行,他也要找很多事情要做,比他没有退休之前还忙,他觉得:我多么重要,这个单位聘请我,那个单位聘请我。 所以我们的这个习性,对有为事业的执着,有一句话就是:秤砣落东海,到底才知休。秤砣放在东海里面,让它中间要停下来,停不下来,直到海底才——哦,差不多了。到死前了,死了没办法了,只要还有口气,他还要干这个干那个。修行不容易,所以趁早觉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 《楞严经》第十五套:?10>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第十二套:?17>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十四套:?8>(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 《楞严经》第十六套:?8>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3>
- 《楞严经》第十六套:?30>五十种阴魔
-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 《楞严经》第十六套:?26>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十三套:?21>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楞严经》第十六套:?30>五十种阴魔
-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 《楞严经》第十三套:?4>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楞严经》第十五套:?13>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第八套: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9>
-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 《楞严经》第八套: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7>
- 《楞严经》第十六套:?41>(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十三套:?7>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