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这把泥土清净本然,甩心上但是烦恼受业力的熏习啊,循业发现。这把泥土 就是甩心上你这个心念啊,你一开始依止的烦恼是染污意,那么你去造作的这把泥土时候,你所有的甩心上业行就加强这个染污意,就像滚雪球,烦恼你慢慢地烦恼势力越来越重。这把泥土所以我们刚开始因地发心不正的甩心上时候你感觉不出来,但是烦恼你已经过了十年、二十年以后啊,这把泥土你因地发心不正的甩心上人啊,他这个身口意就会不一样,烦恼就会不一样,他这个修行的方向也会不一样,就会不一样,那慢慢慢慢的,他后来的差别就越来越大了。 到临命终的时候,他的罪业啊,当然它不是变现刀山油锅了,变现刀山油锅谁会去投胎呢?因为这个投胎是爱取的烦恼在投胎,它会变现他所贪爱的五欲的境界,这个人要贪女色,它就变现出女色的样子,这个人他贪钱财,它就现出珍宝的样子,然后,他动了一念的爱取——一投胎,事实上就变成刀山油锅了,它是这样子的。就是你有各式各样的业力,它这个罪业就变出一种中阴身出来。所以,你刚开始的因地发心很重要。 有一个喇嘛他离开了僧团到山中去闭关修行,修了三年。他的师兄弟因为很久没有看到这个喇嘛了,就带了很多信徒去看他,先捎了一封信给他,说:我什么时候、哪一天、哪一月、哪一日去看你,这个喇嘛一听到,哎呀,三年都没下山了,他很多的师兄弟、他的信徒要来看他,很高兴,去打扫他的佛堂,打扫很乾净。打扫完以后他突然间想,诶,我为什么打扫我的佛堂呢?他开始审查他的因地发心。哦,我打扫这个佛堂为了要得到信徒的赞歎、供养。他发觉他因地发心不正,他非常后悔,他拿了一把泥土往这个佛堂地上一甩。 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公案。当然,今天,他那个泥土表面上是洒在佛堂上,事实上他是在对治他当初的那念烦恼。所以,有一个大仁波切说,这把泥土甩得好!甩得好。当然我们不是说要你去大殿里面甩泥土了,就是说,他今天在对治的是他心中当初那一念的发心。换句话说呢,持戒、参禅、听教,这个法本身不是错,而是引导你的这样的善法的心念、你本身的方向这个掌舵者没有掌握好,你没有发菩提心,整个业力就带动到染污的境界去了。 所以,这个喇嘛他是真正通达佛法,他知道这样的因缘是不好的,如果这个念头你不对治,增长广大以后他迟早到三恶道去。所以他那把泥土,所甩的是:甩在他心中的烦恼上!是这个意思。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六)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四)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五)云何空风云?云何念聪明?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
- 《阿弥陀经》所被根机之信愿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七)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一)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四)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
-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五)相句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刹那句非刹那句。
- 随机阅读
-
- 遇到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七)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一)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 轮迴本不存在,是因为你心中有轮迴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四)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六)佛有四不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七)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
- 志公禅师:十四科颂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二)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一)如来特于此无上顿教,说出自证境界,令诸大菩萨亦能体会如来自觉圣趣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七)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一)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四)【诠论】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五)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诸禅定无量,诸阴身往来,正受灭尽定,三昧起心说。
- 往生没捷径,只有靠熏习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一)八识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