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功办道这件事,心要细,胆要大,气要刚
你们听《楞严经讲义》,用功你们应该把这个讲义销归自心,办道销归自己当下这一念。心细七处征心,气刚讲的用功什么?十番显见,义理在哪里?七处征心,办道就教你在「识」当中要辨别出来「心」,心细你不知道真心是气刚什么,修行就无从着手。用功 你把七处征心的办道意思对照自己,问问自己当下的心细一念,是气刚在哪里?在内?在外?在中间?在脏腑? 就拿我们在堂中用功办道讲,你念佛也好,用功参禅参话头也好,办道就这一念,心细你说在哪里?在心内?心内在哪里?七处征心在头脑,头脑马上昏胀;在心口,心口马上不舒服;在肚子,肚子马上难受。不能有所住处。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能有一个住点,不能有一个固定的相。这一念在哪里?但这一念时时现前。 所以,用功办道,要在这件事上面细细揣摩。就是当前这一念觉照力在哪里?如何稳住这觉照力,使它明明白白,了了分明,但是又没有处所住相,把它看住,照到我的翻腾不断的妄想。 你就照着这一念,念佛就这一句佛号,参禅就这一句话头,不要起二念。就像水一样,你就慢慢朝下滴,时间长了,石头就有一个眼,眼越深,水滴下去,一点不会到外面浪费了。 才开始的时候,没有成眼就是还没有入门。那个思想还是乱的,到了入门以后,和才滴时候的水,四处喷的水汽,就不一样了。 所以讲,用功办道这件事,要有大智慧。心要细,胆要大,气要刚。 刚就是不能畏缩。胆要大就是:你讲成佛这么难啊?我就不相信!我就慢慢搞!你没有这个志向不行啊!胆子不大不行。 气质要刚,要硬。但是首先呢,要软。就是照顾当下这一念,你要绵绵密密,不急不忙,平平和和,照着它,才能够时间照得长。你一急,最多分把两分钟,就没了。 所以这个里面有个巧妙,有福德的人和无福德的人,在这一念当下能够看住的时候,有福德的人看的时间长,无福德的人看不到几分钟,他又摆个不歇。 所以,古来祖师讲:「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个大地到处都是泥巴,怎么没有寸土呢?没有相啊!没有相哪有土? 虚老开悟以后讲:「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虚空哪能粉碎?这个要用你自己的心念,你自己心静下来以后,没有妄想,像水那样,能够淀下来了,你才能观察到虚空如何粉碎。 因为你一淀下来,你就是明明了了这一念觉照力在,时间一长你就不知道这个色壳子坐在哪里,连你的色身都没有,外面还有山河大地吗?没有山河大地,虚空在哪里? 所以宗门下用功的人,如果这一句话头,参得了真疑现前,他的通身内外就是疑团,外没有山河大地一切万物,内不见身心,就是这绵绵密密一念疑念在这里,就变成疑团了。到这个功夫不是一两天、一两年能够做到的。 虚云老和尚在世的时候,热天,我们晚上在外面乘凉,他有时高兴起来,他也沖壳子(方言,聊天的意思)讲:「你们这些小娃,现在讲用功看话头,你在打妄想,你能把话头看好啊?你知道什么叫话头么?真正看话头看好了,时间一长,就有真疑现前,真疑现前,如果你的功夫一个月不散的话,走路就是遇到水面你都能在上面走,身体是飘的;石头再硬,你往石头上面一坐,石头软绵绵的,就像棉花一样。你们相信吗?」
- 最近发表
-
- 用无贪来对治贪着
- 共读楞伽开示3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二)众皆内秘大心(即菩萨)之行外现声闻(闻声修道证果之阿罗汉)之身。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八)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
-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七)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九)本经三定别名,仍存梵语者,即尊重不翻之例。此三名最重要,又最难解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三)欲漏 有漏 无明漏
- 各宗要略——唯识宗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一)【义贯】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 随机阅读
-
-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 共读楞严开示(二百七十八)【讲义】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四)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二)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 五种邪命,皆为利养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一)若十比丘同住,皆可授具。若二十比丘同住,则一切羯磨可作,至此则擧类皆是大比丘众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三)【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回无所有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五)【讲义】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
-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八)【义贯】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九)【义贯】阿难,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四)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 在不晓得不明白上求个究竟,就是疑情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四)【讲义】寅二别明即妄即真(分四)卯初会五阴即藏性 二会六入即藏性 三会十二处即藏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五)【讲义】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一)【义贯】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 保护自命之第一良方
- 共读楞严开示(十九)谈七趣、劝离、以警淹留 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八)【讲义】惟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楞严经中之醍醐妙联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