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释尊一代时教,莲宗五时说法,通途特质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佛法无量法门中,念佛往生极乐净土一门最为方便,不共素称方便中第一方便,莲宗又云殊胜方便、通途特质特异方便。佛法其胜异方便之内涵甚多且广,不共于兹概略指陈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莲宗 第一,通途特质不值佛世,佛法得常见佛方便。不共意谓我等净业行人,莲宗生逢浊世末法时期,通途特质释尊早已灭度,佛法当来下生弥勒佛还未示现作佛。值此无佛之世,一切众生如失乳孤儿,无恃无怙,长夜冥游,颠连困苦,险象环生。然释迦弥陀两土世尊,哀悯繫念我等罪苦众生,于净土一法,慈悲施设信愿持名,常得或现前或当来见佛之胜异方便。 此得常见佛有三重法义:一者,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接引,此乃阿弥陀佛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之兑现。 二者,或有障重行人,于临终之际,不得见佛,或见莲华,或见光明,要待往生净土之后,于宝池莲华中,迟留或半劫、六劫,乃至十二大劫等,方可化生出来,得见阿弥陀佛,这是往生后常见阿弥陀佛的情形。 三者,此土上根利智行人,现生勇猛精进,得念佛三昧,定中得见阿弥陀佛。如贤护长者行般舟三昧,见阿弥陀佛。慧远大师禅观念佛,三次定中得睹圣相。以及觉明妙行菩萨在东晋为贫子身,七日夜拌命念佛,得念佛三昧,睹见阿弥陀佛等。古往今来,此三类常得见佛的情形,不胜枚举。诚如大势至菩萨所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首楞严经》)乃真实不虚之定论。 第二,不断惑业,得出轮迴方便。此乃莲宗带业往生之胜妙特质。意谓:通途佛法,出离三界轮迴,必得断除见思惑,方可出离分段生死,长揖三界,不受后有。若见思惑全未伏断,或除断多分,尚留少许未断,亦不免随业受生,万劫羁锁。今此信愿念佛,仰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悠悠凡夫乃至五逆十恶之罪人,临命终时,悉皆蒙佛垂慈接引,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作阿鞞跋致菩萨,速疾成就佛果,庆快平生。 第三,不修余行,得波罗蜜方便。此乃念佛所具「一即一切」之圆顿胜妙特质。意谓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乃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亦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果觉妙德之本源,亦为阿弥陀如来愿力悲智光明威德之结晶,乃总持陀罗尼,具足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之妙用。信愿称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父财子用,生佛一体。是故,但修持名念佛一行,不必如通途佛法,具足遍修三学六度万行,便可圆得六波罗蜜,乃至无量波罗蜜之胜德。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出一心,万行具足。念佛一行具一切行,净土一法摄一切法,不假方便,顿证菩提,可谓圆顿中至极圆顿。 第四,不经多劫,得疾解脱方便。此乃莲宗所蕴疾速成佛之胜妙特质。按通途佛法,行人从初发心到圆成佛果全过程,须经多劫熏修,由自力怯弱故,进进退退,动经无数劫修行,未能解脱分段、变易二种生死繫缚。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时,考察十方世界众生自力修行成佛之难,便悲心发愿,加持十方念佛众生,信愿称名,乃至十念,令其往生极乐净土,即免三界轮转之事(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国愿」)。又悲心发愿,一切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悉得住大乘正定聚,直至圆证大涅槃,中间无有退转迴伏之难(第十一「正定必至涅槃愿」)。又悲心发愿,他方佛土诸菩萨众,乐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第二十二「菩萨一生补处愿」)。由阿弥陀佛此三愿之保任,能令净业行人,但称念弥陀名号,即可捷登彼岸,疾成无上正觉,何幸如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修学时间少的人怎样定功课
- 开始修行就天天跪念《地藏经》
- 弘一法师说:凡事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
- 孩子中考分数提高了近70分| 地藏七感悟
-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 弘一法师说:看淡纷扰,才能活的轻松。
- 广钦老和尚:你吃我、我吃你,地藏菩萨要我们吃素以了脱生死
- 德林老和尚:自以为想出个道理出来了,还想着要保密呢!
- 如何判断犯邪淫戒的轻重
- 学佛是不是就要吃素食,怎样才是科学吃素
- 弘一法师说∶一心向善,终得正果。
- 忍痛斥资400给弟弟做盖洛普测试,他一句“没感觉”让我傻眼了……
-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 娑婆世界修行不容易“接续”
- 心经白话分段贯释四
- 幸福就是活在当下,别错过
- 念佛是愚人所为吗
- 广钦老和尚:世俗认为人生是为了享福作乐,殊不知乃是造业
- 弘一法师说:凡事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
- 弘一大师:病重时应放下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专意念佛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