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问答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19---21慧律法师主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一,多罗19---21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19---21慧律法师主讲

2、法师主讲:慧律法师主讲。主讲《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请合掌,阿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罗

3、宝经◎【无上世间解,慧律闻彼所说偈,法师大乘诸度门,主讲诸佛心第一:善哉善哉问,楞伽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无上世间解”,就是至高无上能解世间一切法的当然就是佛、世尊了,所以叫做无上世间解。闻彼,这个“彼”是指大慧啦,那我们昨天刚刚了解,大慧,菩萨,总共问了一百一十一个问题,通称为一百零八个问题。闻彼大慧所问说之法偈,因为这个偈子里面含有法,那么法用偈来把它浓缩。

4、世尊当然知道大慧,菩萨,所问的是大乘之诸度门,诸就是种种,大乘的种种度众生的法门那么大乘的种种度生的法门,而必须会归于诸佛心第一,“第一”就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之心地法门,因为佛法是心法嘛。所以《楞严经》讲的是如来藏,《法华经》讲的一切皆如,像体如、相如、用如、因如、缘如、果如、理如、事如,“如”就是不可得,也就是毕竟空寂。

5、换句话说,万法回归一如,也就是万法回归到毕竟空寂,这个就是佛的究竟义。说:“善哉善哉问”,就是问得好,问得好极了。“大慧善谛听”,这个“谛听”叫做谛实之听,重要的是说,善说法要的人,要碰到善谛听的人,也就是用真如心说法,释迦牟尼佛用真如第一义谛说法,那么在底下的人这些诸大菩萨也必须用真如第一义谛、没有能所的心来听法,不可以用妄想分别的意识心,那么识心分别它离尘无自体性,真如它是离尘有自体性,所以善说法者,必须碰到善谛听者,那么这样师资才能够相应。所以大慧,菩萨,啊,你应当用第一义谛心、真实的心来听经闻法,不可以用妄想分别的心来听,也就是,用,了诸法没有能所、毕竟空寂的心“我今当次第”,就是依于次第,我现在依次第一一来跟你回答,“如汝所问说”,就像你所问的问题,一一来回答你所问的问题。

一19---21慧律法师主讲

1、【注释】“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这个是说大慧菩萨所问之百八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一百一十一,通称为一百零八个问题,比较好方便问。【此谓大慧菩萨所问之百八问题,乃为大乘之诸度门,而此诸度门皆会归诸佛第一义心。

2、】诸位,所有的修行都在开采这一颗涅槃妙性,或者是真如妙性,或者是绝对的圆满的圆觉自性。小乘只有一个名词叫做涅槃,大乘的名相就比较多,像大圆镜智、圆觉自性、一真法界、如如不动等等,或者是第一义心,讲的就是究竟实相的这一颗心。【盖大慧菩萨所问者,不出理与行二者,“诸度门”为问行,“诸佛第一义心”为问理,会行归理,】为什么要会行归理呢。理如目,行如足,理就是你看到远方的这个佛讲的、确定的正见的真理,但是你要付诸行动的去做、去行,不能空口说白话,要实际理地的去修行,所以叫做会行归理。

3、【即行有所归,而理有所用,】这个理就是体,行就是用,【斯即圆满。】体用一如。

4、所以即理即行,即行就是理了。这里有一个重要观念,就是你要修行一定要懂得道理,这一点很多佛弟子稍微疏忽了:哎呀,我要念佛,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只要念佛念佛不是坏事是好事,但是你一定要懂得道理,要懂道理,要懂得你那一颗心,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的深处那一颗佛性,那个是真正的心,用那颗心来念佛,那么就走对路了。

5、如果不是用内心深处的真如来念佛,那就变成用意识心来念佛,当然也是一种善巧方便,但是那个烦恼断不了,而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哎呀,每天念,但是那个计较的心还在,因为理不懂,清净的真如自性不懂,还计较、还百般的烦恼,今天念佛,念了不错,但是明天到公园运动一下,搞了不愉快回来,气愤的回来,变成有高有下,修行一下子进一下子退,所以为什么理一定要懂,慢慢地你就能体悟到师父一再特别一直强调:听经闻法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你不听经闻法你理不懂,你没有办法,那个内心的烦恼你解不开。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