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不是自了汉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问:请问法师,净土修行以自利为主,不自容易被人误解为是汉法自了汉,是小乘小乘佛教,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宏海法师答: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就有的佛教,《净土十疑论》里边就回应过这个问题——关于自了还要利他,净土怎么在这个上面切割?怎么分前后次第?先把哪一件紧着办了? 实际上,不自讲念佛以自利为主是汉法没错的,但是小乘认为净土是自了汉就错了。净土不是佛教自了汉,而是净土更有秩序、更有规划、不自更科学地去利益众生的汉法一种修法,一种借力法。小乘因为末法时期你去利益他人,佛教往往是有心无行。你有这个心,但是行跟不上。净土法门的巧妙就在这里:他把发心发在当下,往生净土以后倒驾慈航,乘愿再来度化众生。哪怕你现在没有这样的心,到了净土就一定会增上这个心。一定会这样。这才能叫真正的自利利他。 不管自利还是利他,无非就是一个「了」字,就为了解脱、了脱嘛。如果你自己没有了,你了他的过程还是自了。如果你自己已经了了,依然还在了他。特别是净土一法的格局,因为所有净土法门的了他功德全部都由阿弥陀佛宏观调控。每一位众生只要老实念佛往生,配合这个法就可以了。所有的人都往生了,还哪里去找自?上哪儿去找他呢?这才叫佛的视野,佛的格局。 所以印祖这样的大祖师也示现给人家说:「只作粥饭自了僧,不做弘法利生梦。」虽然他法缘这么广大,但是他自谦德行不够,一生不收剃度弟子。他老人家怎样利他呢?就是大势至菩萨那样的「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净土不是自了汉法,更不是小乘佛教。大家去看《阿含经》,哪里说到有他方国土?只字不提!哪里讲到有十方诸佛?见不到一个名号。而净土经典里面列出来的佛的功德名号,不可称数,不可思议呀。所以说净土一法是大乘里面的决定大乘,不思议大乘,是十方诸佛异口同声赞歎的大乘法。 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随顺佛语,到经典中找答案,这些教言会激荡我们的信心,扩充我们的心量。当我们出现疑惑,就要看他跟佛语是不是有冲突?要按照佛语纠正我们理解上的误区或者偏见乃至邪见,把自己的信心长养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僧家之待客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二)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國土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二)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
- 牛年说牛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讲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八)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九)【讲义】壬二正为宣说(分二)癸初正答满慈 二兼示阿难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四)【讲义】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六)【讲义】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
- 审察自心的真与伪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六)【讲义】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六)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
- 出家人为什么坚持上早晚课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二)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五)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