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六)4---6慧律法师主讲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六,多罗4---6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主讲 2、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罗 3、宝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慧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师 4、主讲967页【是楞伽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处。 5、大慧,于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诸菩萨摩诃萨依于义那么这一段教我们要依于义不依于文字,我们把它简单地消文释义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意思就是如果要成就为大菩萨,莫著言说,也就是不可以在文字相、语言相打转,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希望,因为每一个人求法的心希求都是希望能够解脱,但是因为每一个人的根器不一样,烦恼也不一样,所以以众生的希望、烦恼不一故,有的人烦恼比较重,有的人烦恼就比较轻,所以所说的法不一样。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异解众生就是根器不同,那么每一个人根器不同,所以有种种的异解众生,简单讲就是为彼种种根器不同的众生令离生灭的心、意、意识,心指第八意识,那么意指第七意识,意识是指前六识,也就是第六意识,那么令离于八识的生灭,不为得自觉圣智处,不是为了那一些已经证得自觉圣智处的大菩萨摩诃萨而说的,那一些跟佛的境界接近了,所以不为他们来说,所以不为已经证得自觉圣智的大菩萨摩诃萨而说。说:大慧。 1、于一切法无所有,因为菩萨摩诃萨已经证得于一切法本空、本无所有如幻故。所以一切法无所有。 2、说大慧,这些菩萨摩诃萨已经证得于一切法本空,本来就无所有,万法如幻故,觉知万法唯是自心现量,离二妄想,众生跟凡夫不是著有就是著无,也就是离有无两种妄想、两种知见。诸菩萨摩诃萨依于义,不依于文字,要依于义,就是义理,文字所阐发出来的无生的义理,而不在文字上打转。【注释】“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希望”“不一”“异解众生”:以众生根机不同,所能知解法之深浅广狭,亦皆不同,因此众生之解异,由根机异故。“令离心意意识”:也就是令其渐能远离依于生灭的心意意识之种种妄想,妄想就是能所不断,妄想就是戏论,不能解决生死,妄想就是粗跟微细的生灭,统统叫做妄想,或者是习气也叫做妄想。 3、那么习气跟种子叫做无始劫来的无明妄想,那么能所不断叫做后天性的妄想,叫做粗糙的妄想。因此如来有所言说。“不为得自觉圣智处”:然并非为已经证得自觉圣智之菩萨而有此等言说。因为已证圣智之菩萨摩诃萨,则已见法性离言,法性离言就是本空、本不生灭,叫做法性,无论佛出世与不出世,法性本空无生之理,贯通十方三世,佛出世只是发现它而已,而众生本性是佛,可是没办法发现这个无生的理,也没办法发现法界的本无生灭的理,则已见法性离言。 4、所以说法性离言本不可说,那么因为一切凡夫跟外道,但说见闻觉知之事,也就是环绕在我们六根六尘里面打转,怎么说都没有超越空慧的思想,那因此如果想要突破生命的一切假相,那就必须要学佛,有因缘听到了佛陀的正法,那么这个人是世界上宇宙中最大幸运者,那么一切万法包括这些所谓的专家、科学家、哲学家,但说见闻觉知之事,也就是环绕、围绕在这些假相里面打转,语言、文字、逻辑、观念,哲学形而上,统统没有办法超越,也就是没有空慧的思想。“于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离二妄想”:这是指已得自觉圣趣的大菩萨之境界。谓彼已达于一切法性本无所有,离一切相,诸位,那个“本”就是本来的面目,由于众生著相著得很可怕,所以佛告诉我们诸法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本无所有,离一切相,了一切境界唯自心现量的境界,离于有无二见妄想。“二见”这个“见”就是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著有见、著无见、著常见、著无常见,统统是知见的问题,“见”就是头上安头了。 5、那么凡夫、二乘都会落入有无二见。【义贯】“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取“著言说,”应“随”机“宜方便”而“广”为众生“说”诸“经法,以”诸“众生”心之“希望”欲乐与“烦恼”皆“不一故”,是故“我及诸佛”亦“为彼种种”差“异”信“解”之诸“众生,而”宣“说诸法”,为“令”其能渐远“离”依于“心意意识”所起之种种妄想“故”,而有言说;然彼等言说并“不”是“为”已证“得自觉圣智处”之菩萨而说。“大慧”,已得自觉圣趣之菩萨,由于已了达“于一切法”性本“无所有”,离一切相,离言说相,“觉”了一切境界唯“自心现量”,已“离”于有无“二”边邪见“妄想”,是故“诸菩萨摩诃萨”皆“依于义”,而“不依”于“文字”言说,说而无说,如是听受圣教,如是教化众生。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众生会依于文字呢。《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六4---6慧律法师主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