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往返诸天,最后一生觉悟成辟支佛
佛在世的次往成辟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天最护法,叫作须达长者,后生他是觉悟佛教里面的大护法。他生前就证得初果了,支佛证得初果他有四不坏信,次往成辟对佛法僧三宝有坚定不移的天最信仰,所以他就宣布:所有出家的后生僧宝,只要你有所需求,觉悟来到我的支佛庭院,我一定满你的次往成辟愿。比丘如果有需要,天最就走到须达长者的后生门前,说我需要一个杯子,觉悟长者就送他一个杯子;我需要一个钵,支佛长者就送他一个钵;我需要一件袈裟,长者就送他一件袈裟。 这个须达长者是一个大富长者,他的庭院广大,好几个殿。只要有比丘在须达长者门前一站的时候,他门前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一只鹦鹉,这个鹦鹉就赶紧飞到内院去,跟长者说:比丘来了,比丘来了。长者就知道,喔,有比丘来了,就赶紧出去,你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所以每一次,比丘往长者门前一站的时候,这个鹦鹉就负责通风报信,做这件事情,一方面也随喜赞歎,赞歎长者对三宝的护持。 有一天,大智慧的佛陀观察这个鹦鹉的业报将尽,就跟阿难尊者说,你早上托钵之前,先帮我做一件事情,你赶紧去这个大富长者的家里,跟那个鹦鹉开示四句话:「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讲这个四圣谛的法门。 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衔佛陀的慈命,就到了这个大富长者的门前一站,那个鹦鹉又要去通风报信了。阿难尊者说,来来来,我有事跟你说,你先下来,不着急。他就跟鹦鹉说,佛陀要我告诫你:「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鹦鹉听到这个法以后,起大欢喜,绕树七次。七次以后再飞到长者的面前,通报阿难尊者来了。这只鹦鹉后来没多久在中午休息的时候,被狐狸偷袭给吃掉了。 比丘都很伤心,说我们当初去长者门前托钵要东西的时候,都是靠它通报的,感它的恩哪!这些比丘就跑到佛陀那里说,这个鹦鹉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了?佛陀说,这个鹦鹉在死亡之前,听闻佛法心生大欢喜,赞歎,所以,它先到四天王天,再到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乃至于到他化自在天,在欲界诸天七次的往返。四天王天死了以后到忉利天,忉利天以后到夜摩天,夜摩天到兜率天……七次往返诸天以后,最后一生投生在人世间,在一个没有佛法住世的地方,自己觉悟成就辟支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损己利人,虽损而不损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零三)【义贯】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直进
- 别失落,别难过,一切都会过去。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一)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五)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藏与业如是,何故不觉知?
- 南怀瑾:这个成功以后,祛病延年是寻常事,不算稀奇,返老还童大概也不难吧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六)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
-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 共读楞伽开示(六十七)五明处
- 南怀瑾:这个成功以后,祛病延年是寻常事,不算稀奇,返老还童大概也不难吧
-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证量有差别。
-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 关系本质都是利益交换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零六)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四因缘故眼识转。何等为四?谓自心现摄受不觉、无始虚伪过色习气、计著识性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二)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
- 我想学佛,但佛号念不下去怎么办
- 凡事不能做得太绝
- 净慧老和尚:开悟的瞬间丨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
- 原来成功的捷径,就是把有效的方法大量重复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