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行实践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九)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

共读楞伽开示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一百二十九,开示成句非成句。百成譬句非譬句。句非句弟句非句种句弟子句非弟子句。成句乘句师句非师句。譬句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九)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

2、非譬非师非种非乘种性句非种性句。弟句三乘句非三乘句。师句楞伽经义贯是性句性句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共读

3、楞伽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开示欢迎各位有学之士,百成有修之仁者,各位高僧大德,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4、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成句非成句(19)。

5、譬句非譬句(20)。弟子句非弟子句(21)。】【师句非师句(22)。种性句非种性句(23)。

一百二十九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

1、三乘句非三乘句(24)因为有种种清净句法的建立,所以因为有清净法的建立,所以佛就能够说,成就如来无上的大法,成就如来上妙的法理,因此有成句,这个成句就是成就如来无上之法,这个人成佛了,或者这个人成道了,或者世间人讲:这个人很有成就了。其实说成就如来无上之法,也不能这样讲,因为如来无上的法,其实是没有能所的,是本性具足的,所以成就如来无上的法,非成句也不能说,有所谓的成就如来无上的法,因为本性具足故,本性如果没有,你怎么修行也不会成佛啊,就像那个金矿,它的本质如果是木炭,你怎么让它变成金矿因为有本来金子的质,那个本质,你才有办法,让它修行才有办法成佛,所以本质就是佛,不能讲我成就如来无上之法,由烦恼转变成清净,由凡夫转变成圣人,所以我们方便说,这个叫做成就如来无上之法,但是如来无上的大法,是我们本性本来就具足的,如来就是涅槃,就是无说,就是无示,无来无去无示无能所,这个就是佛,那么这个诸法的建立呢又欲令众生入于佛的知见,所以必须广设比喻,诸有智者应于比喻而开悟之,这个在经典里面,《大智度论》里面讲,说一切有智慧的人,都应当用比喻来开悟他,就是说善于比喻,但是那个比喻要比喻得得体,你不要乱比喻,比喻到最后,到最后一蹋糊涂,有的那个比喻,比喻得不搭轧,那么就不行,这个比喻要比喻得对,所以有譬句非譬句,为什么要譬句非譬句呢。因为要种种的譬喻,我们禅宗讲的,以指见月,《楞严经》也是讲嘛,用这个指头指过去,月亮在那边,月亮指本性,指就比喻法呀。你今天听经闻法,千万不要死在法相里面。

2、今天你听经闻法,是要解开里面那个烦恼,体证到每一个人的真如自性,叫做以指见月。如果死在这个文字相里面,语言相里面,那是不善听法者,所以善说法者,必须碰到善谛听者,善于,有悟到第一义谛的弘法者,必须一定要碰到,内心有体悟第一义谛的听众,他才能够相应。也因此譬句非譬句,诸法的建立是为了众生,入佛的知见,因此必须广设种种的比喻,诸有智者应于譬喻而得开悟。接下来,修行有的早悟,有的慢悟,所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这两句要一起看,意思就是说,无漏的诸法,以及种种的方便譬喻,建立以后,有的先悟、有的慢悟,则有师父的建立,还有弟子之别的建立,师父就是师父啰,弟子就是弟子啰但是弟子如果能够一念悟,那么他就是等同佛了佛陀建立了弟子与师,是让我们了解,无漏法的证入有早有慢,虽然其性本空,但是在事相上来讲,弟子就是弟子,那么师父就是师父啰,所以弟子句的建立,弟子法的建立,其实弟子本身就是一个方便名词。

3、这个徒弟只要一念悟,那么众生就等佛,是法平等,就无有高下师父就比徒弟呢。早修行几十年,就早见到无漏的诸法,这个无漏诸法,种种的方便譬喻建立以后,就有师父跟弟子的差别,有的早悟,有的晚悟,所以一代就引领一代,师父就引领弟子了。

4、“种性句非种性句”,这个弟子有种种的种性不一样,就是前面所讲的,众生有五种的种性,有的根性是可以成佛的,有的是讲得死去活来,没什么作用的。这众生的五种根性,根性有的很利、有的很钝。利根,什么叫利根。

5、说放下,他一百,我们用一百分来比喻。佛陀说放下,他就一百种执著统统放下,这样子一百分,考试这个人就一百分,从今以后你叫他执著,打死他不执著,这个是很利的根器的人,所有成道不成道,就是执跟不执著,能不能离相或者是著相,这关键,就是电灯的开关,佛陀说放下,他就统统放,没有任何,但是他不会失去他的责任,该有的责任他会——是人家的老公,他就好好地做老公;是人家的老婆……是内心彻底放下,不是他的,连他该有的职务义务,他应该负起的,这个人叫做一百分。每次听经闻法,师父说:放下,回去放下0.1。再下一次来听经,再放下,再放到2,剩下还有98,听了十年放下5%,后面还有95%,就要让师父常常一直用喊的,用喊的,喊很久,那个叫做钝根的人这个人要不要救为什么。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