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32>
1、楞严《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经第七处征心,套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妄识无处破妄识无处,处征七处征心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心> 2、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破 3、妄识无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处征184页,心>经文:【“若离外见,楞严内对所成,经第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套破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 4、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说:若离外见,内对所成,这个是二分法,不是向外看,就是向内看,但是,因为它是文言文,所以,看起来挺有学问的,但是,体会起来,从文字上看不太懂;但其实它很简单的。[若离外见,内对所成]:这是如来再重述阿难的立论。 5、“离”“外见”,就是外对所成之见,就是跟眼睛配对来解释这个是一般能接受的,也是佛陀所讲的,眼根攀缘色尘,而生眼识,所以,眼是向外看的。“内对所成”,是心眼向内看所成之见。 1、这是阿难的看法。此言,依阿难你的说法,如果不是“向外看”所成之见,便是“向内看”所成之见。这又是凡夫二分法所造成的计着。 2、所以,我们要修学佛道,要进入不二法门。所以,因此,万法回归当下,也就是说:万法不离现前当下这一念,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诸法,它就是空,空就是性的展现。因此,我们要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道理是什么。 3、色即是空,也就是所有的现象界都是本体界,所以叫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有的本体界,绝对的本体界,也就是所有的现象界,现象界是空,本体界也是空。但是,本体界的空,它是可以显现般若智慧的,是可以显现般若智慧的。因此,什么是佛陀。佛陀就是彻底的否定自我;再一次的彻底的肯定自我。 4、彻底的否定自我,就是缘起四大的色身,四大本空,五阴本来就无我。所以,佛陀先彻底的站在缘起的角度否定自我。再来,站在真心的角度,真心的角度,就是所谓如来藏性的角度,彻底的肯定自己,因为这个如来藏性是作得了主的;凡夫无明、烦恼,所以,他作不了主,这个心性作不了主;而佛陀彻底的否定以后,再一次的肯定,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到最后,否定跟肯定,都只是语言的表相而已,那只是站在没有修证、没有证悟的人的角度,佛陀是这样善巧方便的讲。 5、因此,我们要了解佛陀的心,从哪一个点、线、面,时空、因缘不一样,切入都可以见性。底下,[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
七处征心?3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 带上自己的阳光,照亮自己的心灵。
- 弘一法师说∶要想没有烦恼,就要减少欲望。
- 广钦老和尚:度众生没有那么简单,须有佛缘及福报,福慧具足时,自然护法菩萨会拥护
-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 广化律师亲历:千万不要以为杀生没关系,这时它们会来找你的
- 广钦老和尚 ∶ 别人不想吃亏而不做的,我们要发欢喜心去做
- 宏圆法师:十法界十如是
-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 学会看到自己情绪的变化
- 弘一法师说∶要想没有烦恼,就要减少欲望。
- 心经白话分段贯释三
-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 广钦老和尚除夕夜开示:出家修行谦说“贫僧”, 就是每一样要愈简单,才愈有修行
- 弘一法师说∶人情应酬可省则省,不必迁就勉强敷衍
- 娑婆世界修行不容易“接续”
- 用无贪来对治贪着
- 广化律师:佛说我与一切众生互为父母,遇到这事后我才真正相信
- 当曾经不自信的闺蜜做了优势咨询,她竟然…
- 弘一法师说∶万事随缘得自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