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老和尚:度众生没有那么简单,须有佛缘及福报,福慧具足时,自然护法菩萨会拥护
1、众生广钦老和尚:度众生没有那么简单,那简须有佛缘及福报,单须福慧具足时,有佛缘及拥护自然护法菩萨会拥护。福报福慧法菩下方卡片关注「正法清流」公众号加★星标★。具足◎广钦老和尚自述生平事迹一九七四年七月八日。然护 2、广钦我五六岁时和母亲到寺里拜佛,老和有位法师说:“给你种善根。尚度时自萨”二十五六岁时我到承天寺住。众生过了不久父母逝世后,那简我就到南洋去,而我依然吃素。这段日子让我深深感觉到世间没有什么希望,人生也没有什么意思,父母留下遗产,我如果也像他们一样耕田,做到老,最后仍是免不了一死,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因此我想求了脱生死。 3、三十六岁从南洋回来后,就到承天寺正式出家,礼上瑞下芳法师为剃度师。当时的人注重耕田,我没读书,不认识字,先从菜园、打板、饭头等最基本的学起,做人不愿做的。到四十二岁才去受戒,于期间我亦念佛、打坐。受戒完后,回承天寺住三年,训练功夫,准备到深山修行。 4、我要住山时只带了几件衣服、针线、一二十斤米、火柴,在清源山找了一个石洞,这个洞有两个洞口,我将一个洞塞住。洞内很清幽,又有一块石头,在石头上打坐,感到很舒服。日落时,忽然有一只老虎以屁股先进洞来,我吓了一跳,连呼“阿弥陀佛”。 5、老虎也被我吓到了,马上跑出去。隔了一会儿后,它又再度进来,我就对它说:“山君啊。你能不能把这个洞让我修行呢。 1、还是你要吃我呢。”我看老虎没有恶意,就为它皈依,这就叫做“心动心”,我无恶意,它也无恶意。 2、第二天它带来许多小老虎,在洞口游来游去、跳来跳去,显得很高兴的样子。这个境界非常好,就是吃素修道才有此境界。鸟鸣、猴子叫,没有世间吵杂。以前我在承天寺对食、衣、住已经训练好,所以几个月后,我带的米吃完了,我就开始坐功。 3、只坐一星期,肚子即感觉饿,我便出洞觅食。看见猴子吃树子,心想猴子可以吃,人也应该可以吃。于是捡些猴子吃剩的来吃,吃后很舒服,便打算捡些回去吃。猴子见到我捡树子,就尽量摇树,使树子掉下来。 4、树子吃几天后没有了,我即开始坐功,有出入定,约一个月后又饿了。这次出去觅食,找到一块山蕃薯,约有一二十斤重。我找到一根树枝挖一小块来吃,然后再用土盖好。本来修行只是借假修真,吃一点,聊以充饥即可。 5、此块山薯再生小山薯,足足让我吃了三四年。在洞内衣服很干净,很少洗,有时我也补补衣服。但是日积月累,衣服仍会破,等到三件衣服剩一件,并且破烂不堪时,我就安慰这个假体说:“以后再做好的给你穿后来我想到,长久住山上与兽为友,只不过是度自己而已。佛说自度后也要度众生,在山上住一千年也是自度,度众生必须到山下,于是我就回到承天寺了。广钦老和尚:度众生没有那么简单,广钦须有佛缘及福报,老和福慧具足时,尚度时自萨自然护法菩萨会拥护
广钦老和尚:度众生没有那么简单,须有佛缘及福报,福慧具足时,自然护法菩萨会拥护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有些人念《地藏经》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六)【讲义】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刺若、非波罗密多。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五)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四)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
-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众乃四人以上之称,所以一比丘不名僧,二三比丘,亦不名僧,四比丘同住,方作一切如法僧事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七)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五)【讲义】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罣碍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二)【讲义】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者:性觉则性本二觉,本具妙明明妙,并不假明而明之
- 随机阅读
-
-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三)云何现已灭?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八)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 共读楞严开示(十八)如来对示缘起
- 极乐世界可以活着去吗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六)【讲义】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刺若、非波罗密多。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九)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九)【讲义】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音铎)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
-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该如何理解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二)【讲义】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
-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六)【讲义】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刺若、非波罗密多。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五)【讲义】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 共读楞严开示(贰佰零一)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
-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讲义】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三)【注释】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六)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芽事。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