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问答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九)【诠论】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共读楞伽开示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论一百六十九,开示【诠论】大慧,百诠藏识灭者,慧藏不异外道断见论议。识灭楞伽经义贯是异外议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道断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九)【诠论】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2、见论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楞伽论有修之仁者,开示各位高僧大德,百诠开悟见性的慧藏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识灭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3、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诠论】从这以下是佛剖示为何外道执断灭见的原因。外道之所以执断灭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多执流注生灭不是由真如而起,以智慧浅薄故,没有办法像佛如此的有证量,所以见妄不见真,只见表面表相之妄,不见骨里之真,因而迷于表相,而妄说只要表面的根境和合所起的识断灭,便一切皆悉断尽,连流注也断。因此其所修行便落于邪定,压伏六识不起现行,只是暂时不起不著境界而已,便执说已达一切断灭,好像成佛一样,而谓之为涅槃。

5、而这个时候他把它也叫做涅槃,最快乐的时刻了。只是暂伏还不是永断。实则,其所达境界,只是将六识强压,制之不行而已,严格而言,即连六识亦尚未断,只是伏之不起而已,如果拿这个伏之而不起来修净土法门,用在临命终的话,这个可不得了,平常不执著色声香味触法,六识也没有高低起伏,如此的心虽然没有断见思惑,一心念佛,临命终伏之而不起,这个往生净土就十足的把握,所以伏惑在临命终算是一种很重要的。而这个伏惑,虽然没有断惑,也就是平常所表现的听经闻法,也什么都能放得下、看得开,也百般不计较,这个时候临命终自然伏之而不起,虽然你不是圣人,但是往生就有十足的动力了。

一百六十九【诠论】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1、因为一遇境缘,六识心便会再起,所以会有失定、失通之事;若实灭尽了,则不应如是,而外道心迷不了,执以为究竟。再者,内教所称的“灭”,只是阿赖耶染分的相灭,而藏体真净之分,实在是不灭,换言之,只是心相灭,非心体灭;只是愚痴无明灭,本觉真智则不灭。

2、所以,修道若无正知正见,则整个方向都搞错了,枉费辛勤,还造了恶业。为什么会造业。为什么整个方向都搞错了呢。

3、方向都搞错的人,并不知道他方向搞错,问题出在这个地方,他也铿锵有力地替自己注解,替自己解说。许多人有了正知、正见、正法,他都会跟师父讲一句话说:师父。

4、他这个看起来就明明是不对,而且是恶知见邪见啊,怎么会这么多人去跟在他旁边。我说,我举一个例子一个石头,山上的大石头,如果有人,每一个人去拜拜,求这个石头给他生男的很不凑巧他真的生男的,他就觉得这块石头很有灵性,一个拜、两个拜、三个拜,以后就会变成石头公。石头,这信徒就听得懂如果有一棵树,树下祈祷:哎呀。

5、这个老树公公啊,你也帮助我这个事业顺利赚钱,我买一些水果来给你拜拜回去真的赚钱了,当然自己努力,刚好他在祈祷的当中实现他的诺言了,其实是跟树没有关系,是一种巧合。他就认为这树很灵啊,他就:谢谢。谢谢这一棵树。如果一个人生病了,生病以后,看了很多医生都没看好,他去拜了一棵树啊,拜了以后,刚好有一个医生开了一个药方,一吃好了,他又说:是这一棵树显灵了,我吃了那么多药都不会好。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