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
我们要想出「苦」,苦在心上不是得心空间处所的改变,苦在心上,上出得在心上出离。苦在心上「心」上迷惑了,得心贪着、上出攀缘、苦在心上妄想执着这一切事物,得心在这一切事物上起惑造业,上出循业受报,苦在心上所以被众苦所逼迫,得心苦不堪言。上出要想出「苦」,苦在心上那么我们得悟明实相,得心通达般若,上出然后呢,正念观察,我们就不去贪着、攀缘、妄想执着这一切事物。 「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所以我们就不能平息「心」上的分争。没有斗乱,没有危害,没有分争,也就没有生死,没有众苦的逼迫,成就如来的智慧德相。是在「心」上出离。「心」还贪着、浊恶染污呢,总想得安乐,那就不可能了,这就是说要很好的依法修行。 因为众生都是在迷,众生在妄,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心」说一样话,做一样事,所以「世间相」常住,不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平衡。但是我们有了佛法,我们可以用佛法去调适我们的心,平衡我们的心,我们的心里就没有这些差别相,这样就能解脱这「一切苦」的逼迫。这是一个出苦得乐的道路,应当这样认识,从自己「心」上找差距。 说「事不随心,还有秉性没有化。」不随自己的心意,为什么不随心呢?还是自己的妄想习气在障碍。「秉性」就是我们贪、瞋、癡的习性,这种恶习在里障碍,所以不随心。不是「事」不随心,要从自己「心」上找,这是广阔天地,如果在事相上论,论到未来际,也还是纠缠不清的。 事不随心,不能向外怨,是自己的贪、瞋、癡性在作祟,在障碍,所以不随心。这句话好像不是咱们佛门的话,但是说的在理,说的实在,契合佛说的因果律。 「还有秉性没化」,就是我们这种贪、瞋、癡的恶劣习性在顽固作祟,所以不随心。如果我们的秉性化了,没有随不随心,是好是坏都随心,没有什么随心的事,不随心的事,本来平常,这个是「金刚不坏」。 一会这个事情不随心了,把它克服了,那个事情又接踵而至,没有头绪,我们怎么把它理顺哪?一直到离开世间也理顺不了。所以在「心」上得平静。 那么我们想出离一切苦,首先得知道苦在何处,苦之所在是指什么说的,我们认识了什么是苦,然后才能依据佛法,出离一切众苦的逼迫,得大自在。 就我们这一期生死来说,从生到死,就是三界六道的全体,是个生死苦果,举体皆苦,无所不苦,在这个生死苦果上,我们找不到哪一种事物是不苦的。既然苦了,我们就不能再去贪着它,妄想执着它,就要知苦即离。我们修学佛法,修学般若离相甚深法门,是彻底出苦得乐的道路,真实不虚的方便办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