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须知心以唯心为宗。弥陀此唯心之义,须知心须以三量楷定。弥陀三量者,须知心现量、弥陀比量、须知心圣言量也。弥陀

现量者,须知心谓亲证其理也。弥陀如罗什大师,须知心七岁随母入佛寺,弥陀见佛钵,须知心喜而顶戴之,弥陀俄而念曰:「我年甚幼,须知心佛钵甚重,何能顶戴?」是念才动,忽失声置钵,遂悟万法唯心。高丽惟晓法师,来此土参学,夜宿冢间,渴甚,明月之下,见清水一汪,以手掬而饮之,殊觉香美。至次日清晨,乃见其水为墓中控出,遂恶心大吐,乃悟万法唯心,便回本国着述。此皆现量亲证也。

比量者,借众相而观于义,比喻而知也。诸喻之中,梦喻最切。如梦中所见山川人物,万别千差,皆不离我能梦之心。离梦心外,别无一法可得。即此可以比喻,而知现前一切万法,但唯心现也。

圣言量者,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千经万论,皆如是说。

《彻悟禅师语录》

【译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是以唯心为宗旨。

这个唯心的意义,须要用三量论证。所谓三量,就是现量、比量、圣言量啊。

所谓现量,就是亲证那个理啊,如鸠摩罗什大师,七岁时随母亲到佛寺院,见到佛钵,就欢喜的顶在头上,转念一想:「我年纪很幼小,佛钵很重,怎么能顶起来?」这一念才动,忽然就失声扔下了钵,于是悟到了万法唯心。高丽(朝鲜)的惟晓法师,来中国参学,夜里睡在坟墓间,一时口很渴,在明月照耀下,见有清水一汪,用手捧起喝下,特别觉得香美。到了第二天清晨起来,却发现那水是坟墓中渗出来的,于是恶心大吐,也悟到了万法唯心,便回本国着述写书去了。这都是现量亲证啊。

所谓比量,就是借助各种世间相而观察到那深刻意义,通过比喻而知道的啊。所有比喻中,梦的比喻最贴切。如梦中见到的山川人物,千差万别,都不离我「能梦」的心,离开「梦心」以外,更没有别的一法可得。就因为这一个可以的比喻,而知道现前的一切万法,只是唯心变现啊。

所谓圣言量,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千经万论,都是这样说的。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