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行实践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九)【讲义】当处出生,生无来处;随处灭尽,灭无去处;不过徒有幻妄名相而已

共读楞严开示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二佰三十九,开示【讲义】当处出生,佰讲不过生无来处;随处灭尽,义当灭无去处;不过徒有幻妄名相而已。处出楞严经讲义是生生随处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无处,这两部开示是灭尽灭无名相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去处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幻妄有修之仁者,而已各位高僧大德,共读开悟见性的楞严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九)【讲义】当处出生,生无来处;随处灭尽,灭无去处;不过徒有幻妄名相而已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当,去声,处出生,生无来处;随处灭尽,灭无去处;不过徒有幻妄名相而已】,一切众生都在追求虚幻的东西。【全无实体可得其性真为妙觉明体者:其字指一切浮尘之相,性即相中之性,相虽妄而性元真。以浮尘幻化之相,相不离性,其性即是众生妙觉明体;无相而能现相。

5、虽现诸相,乃是本觉湛明之性,而为诸法所依之体,即此至虚幻之法,本来无体,今明无体之体,即是妙觉明真体】;为什么叫无体呢。相是无体性的,真心是有体性的;相看得开,有体性的真心就显现、妙觉心就显现;你不能说连这个般若涅槃妙心都没有,那怎么修行呢。所以,这个是真体。【如虚空华,虽至虚妄,华体即是空体。

二佰三十九【讲义】当处出生,生无来处;随处灭尽,灭无去处;不过徒有幻妄名相而已

1、举此至虚之法为能例,例明下文,阴、入、处、界,似实有法,令其比类发明,令知一一相妄性真】,这一句话就是关键,相妄当体即空,真心就显现。换句话说:相看不开的人,没有办法入佛的境界,动到一念贪,你与佛隔绝;什么事情起嗔恨心,使嗔恨心不断,你与佛隔绝;嘴巴不清净,是非恩怨不断,你与佛隔绝,因为相是妄,你看不开啊做法师的人,看到别人出名、得到大供养,心生嫉妒、不满,这个人离佛太遥远了。因为不懂得随喜,不懂得佛的心,看到愈出名的人,看到别人愈有成就;看到别人得到大供养,心生欢喜;喔。

2、佛教又出了一个人才。随喜这样赞叹,这个比丘的心就接近佛;这个比丘尼的心就愈接近佛。

3、出家人,这个随喜功德是很重要的,我们自己不行,我们谦卑,很好;但是,看到别人比我们有成就。相妄性真,禅宗里面有一句话非常非常的重要,叫做解缚从心,无关余处,这一句话可是生死的关键、修行的关键。

4、解,要解脱;[缚]就是束缚,要解脱跟束缚是从心下手,无关余处,跟相没有关系;也不能说完全没关系,意思就是不着相,相空所以,解缚从心,无关余处,你真的要入修行吗。要入佛的三昧吗。要开佛的智慧吗。

5、要明心见性吗。就是从心所以,认识这一颗真心,比认识金钱还重要,认识金钱不一定会得到幸福,不一定啦,也许你有钱会很幸福;但是,认识了这颗真心,有钱、没钱都幸福,我就知道这个是幻化的用最少的欲望,最少最少,最极少的,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用最少的欲望,只要能维持这个色身的能量就行,然后把精神领域、智慧升华到最高点。所以,佛无所求,一个人做到这样子,哪一个不解脱令知一一相妄性真,【即事即理也。初明幻化相即真竟】。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