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以福报来判断个人的修行阶位
我们一路看来,为何十信、不福报判十住、修行十行、阶位十迴向,为何这十地就不讲了,不福报判这些还没有入真实圣道的修行阶位,为什么没有把福报放进去?这是阶位不是有点不公平? 大乘佛法,福慧双修,为何但是不福报判我们看它的每一个阶位,完全从智慧的修行善根来判定一个人的高低。为什么没有把福报放进去?为什么?为什么没有说这个人福德资粮到什么程度是阶位十信、十住,为何它完全从「菩提」跟「涅槃」两种善根来判断一个人的不福报判阶位? 答案是:福报是生灭法,它靠不住。修行因为你今生福报大,你可能福报享尽了,来生就没有福报了。所以福报不能当作判定标準,它是靠不住的。因为你今生有福报,你来生不见得有福报;但是你今生有善根,你来生一定有善根,善根是不可能退化掉的。 所以,我们不用福报来判断一个人的阶位,因为这是靠不住的。善根不可破坏,它只会暂时地被遮蔽。你前生的善根不会因为你福报差,也不会因为你造业而消失。只要你看到佛法,你会很快跟前生的善根搭上线,把它启动起来。善根叫作金刚种子,但是福报不是金刚种子。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它不能列入阶位的判定标準,因为它是变来变去的,说不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一)【讲义】[未三破因空生]破除因虚空而生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五)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二)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 天乘四空定之空无边处定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四)【讲义】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一)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讲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
-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七)【讲义】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
- 随机阅读
-
- 度四流者为作桥樑,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 共读楞严开示1——科判与序文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五)【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六)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
- 境遇不好,应当退一步来想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六)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五)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八)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慴,心生怜愍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七)【义贯】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
- 哪怕往生边地疑城,也从此与轮迴绝缘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六)【讲义】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义贯】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 世有诸天鬼神其数甚多,何唯供养此十二天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九)【义贯】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三)【义贯】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