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我执」
问:请问师父,何为执何为「我执」? 大安法师答:这个「我执」是何为执与生俱来的,有时候叫「俱生我执」。何为执通常讲的何为执八识,包括眼、何为执耳、何为执鼻、何为执舌、何为执身等前五识,何为执第六意识,何为执第七末那识,何为执第八阿赖耶识。何为执在八识里面,何为执这个「我执」表现在第七识——末那识。何为执 「末那识」就是何为执执着「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再执着前六识为「我」所用。「我执」的一种表现形态就是在见解上认为身体是真实的,叫「身见」。 首先,持「身见」的人认为地水火风等四大要素构成的躯壳是真实的,要保持这个身体健康、长寿;然后,又执着这个思维精神现象——受想行识也是真实的。有这些想法,他就是认为有「我」了。 有「我」就构成了一种对待,有「我相」必然就有「人相」,在哲学上是说,有主体就有客体,有能就有所。这就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思维上的误区,有一个「我」,就一定会建立一个「我所」的概念。 「我所」就是我所有的,我的学位,我的老师,我的父母,我的小孩,我的妻子,我的房子,我的票子,有这个「我」就会构成贪慾的心。所以,一切痛苦烦恼都是来自于「我执」。佛法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所认证、所执着的这个「我」是不存在的。 首先,构成我们身体的是地、水、火、风这四大要素,而这地、水、火、风也是缘起,缘起的缘起构成的这个因缘假合的东西是不真实的!我们的精神、思维现象也是缘生法,也是不真实的。换句话来说,我们的身体、思维现像是坚固妄想的产物,本体上是「空」的。但是要了解这个「我空」是需要一定智慧善根的,而要证到 「我空」一定要断见惑思惑,这就是「我执」难于以摆脱的原因。 历来的大哲学家、宗教家都在破「我执」方面施设种种的教育,佛教就是「无我」的一种智慧。为什么佛陀要讲二十二年的般若系性经典? 佛陀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却用了将近一半的时间来讲「空」的问题,为什么?就是由于我们执着身体真实、外面的种种色法真实。所以,佛要我们破「我执」、破「法执」。这两个执着破掉了,我们本有的佛性就朗然现前。这两个执着不破,我们还是种种的颠倒,种种的造业,种种的轮迴,种种的痛苦。 我们闻信佛法,首先在信心上要了解诸法的空性,了解「我」的虚幻性,将「我执」淡化一点,就会活得潇洒一些。 比如现在大学生人群那么多心理问题、抑郁症问题、失眠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我执」心很强的人才容易得的。他有「我执」就会认为外面一切真实,得不到的时候,负面情绪反应就会很大,心理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他了解无论是自己的业报身,还是外面的功名利禄,包括男女的情爱,获得和不获得都是梦中之事,都是梦幻泡影的事情,如果他稍微有这么一点空的智慧,他内心的情绪反应就不会那么强烈,心里就比较平和。所以,般若空性是真的能够让我们活得潇洒一点、自在一点、空灵一点、超越一点的。 而且只要有点「空」的思想,本有的智慧就会发挥出来。越执着的人智慧越不能显发;越空灵一点的人(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人),潜能的发挥就会越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 佛源老和尚:我在普陀山碰到个罗汉。。。
- 佛家经典《华严经》70句精华,体悟大智慧、大慈悲(一)
- 佛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 阿弥陀佛梦中加持,伤口脓疱居然全部消失
- 佛源老和尚:我们每个人要自己觉自己,不要人家来觉,人家是不能帮你成佛的
- 做人一辈子,人品是底子
- 你本来就该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美丽风景
- 在家居士早晚课须知
- 修道修来修去,也不证果,也不见道,为什么呢?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 假期综合症还是来了……
- 学佛人着魔了怎么办
- 佛家经典《华严经》70句精华,体悟大智慧、大慈悲(一)
- 佛祖说∶世人看得是容貌,而我看得是心灵。
- 修心修行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
-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 使人心性向上提升,就称为道
- 佛家经典《达摩血脉论》:原文+译文
- 修禅之道:了凡《静坐要诀》全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