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2>

《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2>

1、楞严《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套处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本藏

《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2>

2、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处[午四结妄归真]【是本藏故当知:香鼻与闻。

3、性>即嗅与香,楞严二处虚妄,经第本非因缘,套处非自然性】。本藏我们应当了解,性>香就是尘,鼻就是根,与闻就是闻性。即嗅与香,嗅就是鼻根,外尘香尘,二处本来就是虚妄。

4、【是香尘无从来之故。香尘与鼻根,指浮、胜二根】,是指浮尘根跟胜义二根,【及托根之嗅闻性,仍属根、尘二处,非有三法也】。并不是有根、尘、识,只有二处而已;因为这个闻性,是托于浮尘、胜义根当中,所以,这里只有二处,根、尘,非有三处,不能把闻性列为一处。

5、【俱无处所者:外尘之处,既已叵得,内根之处,亦复不立,故曰:‘俱无’。即嗅闻与香尘二处之体,亦属虚妄;无体曰虚,伪现曰妄,但有虚妄名相,若究其源,不从根生木生】,意思就是:不从鼻根而生,根生就是鼻根;木生,不从外在的枯木而生。

《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2>

1、【则非因缘所生法;又不从空生,则非自然性,惟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也。三鼻、香二处竟】。我们点这个香,应当了解香是表法的,持戒就有香。

2、我们要有道德、要有因果、要有好的品性,人人赞叹,这个就是香,比我们点外在的香更重要。所以,一个修行人,不但要有智慧,最重要的要有品德、要有人格,僧要有僧格,那么这样受人人尊敬,持戒清净,人人赞叹,对因果负责,人人称颂,这个就是香,戒定真香,我们大家都唱这个赞,为什么称为戒定真香。持戒、禅定是真正的香,人人赞叹的香,而这个香还会传送。

3、[巳四舌味二处,分四,午初标举二虔二详以征起三分文难破四结妄归真今初]我们讲了眼、耳、鼻了,现在讲舌味二处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汝常就是平常,二时是指早餐跟午餐,因为比丘过午不食。在大众当中持这个钵,如果有因缘,其间就是或有因缘,会碰到好的味道,像酥啊、酪啊;醍醐是最上味,提炼到最上味的。

4、【此标举舌味二处。而舌处寄遇字之中】。安放在一个[遇]字当中。

5、【常即寻常日用;二时乃早食、午食时也。酥、酪、醍醐,皆从乳生,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一步一步,味道也是提升。从熟酥又碰到最上味的醍醐,【从熟酥出醍醐。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