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
1、共读伽山共读楞伽开示,楞伽三十三,开示如是佛住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南海种种宝华以为庄严,滨楞与大比丘僧。顶种大比楞伽经义贯是种宝庄严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丘僧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伽山 2、楞伽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开示有修之仁者,佛住各位高僧大德,南海开悟见性的滨楞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注释】:“如是我闻”:“我”是指阿难尊者,谓此经为我亲从佛闻。佛将入涅槃,阿那律教阿难问佛四件事:佛灭度后,佛弟子依谁而住结集经典时,一切经首当安何语。 4、恶性比丘如何处之。为什么要特别提出一个叫做恶性比丘。这个恶性比丘是很难搞定他,一、他又是现出家相,二、他又在僧团里面破坏,不好好修行,三、在家居士看到他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出了这个恶性比丘,是毁坏佛教、败坏佛教最可怕的一股力量,除非他杀人、放火,犯了国家的法律,国家的法律会制裁他;但是如果他没有杀人、放火,恶知见、邪见、斗乱僧团,这国法拿他没办法,国家,你要伤害人,或者是逃漏税,或者是有确切的证据,国家的国法才有办法办你。可是恶性比丘不是这样,他国家的法律躲过了,但是他的知见很严重,个性非常偏激、古怪,你拿他没办法,跟谁都合不来,他也不离开僧团,从中里面作怪,这个就是最难搞定他。 5、任何一个出家众的团体、僧团,出了这一个、两个、三个结党的恶性比丘,这个团体会很惨,没有一天安宁。他讲他自己的一套对的地方,他自己认为我没有错,是你们对我有偏见。 1、所以,在这个没有办法摆平的时候,又没有办法谦卑,也没有办法如草履地的摆平,就是不要再谈了。佛制的戒律有一种戒律叫作“应以如草履地,当以如草履地”,就是各人坚持各人意见角度的僧团,搞得这个快分裂了,佛告诉这些比丘就不要再谈了,僧团的和合还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个出了恶性比丘,大家、出家众都可用三个字形容:吓坏了。 2、流氓的个性,讲起来只有他对,没有人比他更行,他也不离开僧团,我就是要死皮赖脸的不离开,我就是要跟你从中搞东搞西、挑拨离间,这个就是恶性比丘。【佛答:依四念处住;以戒为师;】如果你持戒,戒就是你的老师,等同释迦牟尼佛住世。【当来结集经时,一切经首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某某大众俱”;恶性比丘。 3、】这个恶性比丘就是坏佛陀的正法,就是恶性比丘。“种种宝华以为庄严”:描述楞伽山顶以各种珍贵的宝物和美丽的花朵装饰,显得非常庄严美丽,象征着精神上的富饶和完美。“一时”:因印度与中国记载年代之方法不一样,故但称一时,亦即:在某一个时候之义。 4、“佛”:梵语“佛陀”,中文翻译为觉或者觉者“南海滨楞伽山顶”:“南海滨”,以楞伽山所在之锡兰岛位于印度南方之海中,故称南海滨。“大比丘僧”:“大”是形容名高德著。 5、“比丘”是梵语,有三个意义:。一、怖魔,因为多一个修行人,就多一个超出三界的,那魔的伴侣就减少。共读楞伽开示
三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