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问答

《楞严经》第十四套:?16>(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楞严经》第十四套:?16>

1、楞严《楞严经》第十四套:。经第16>,套>提说禅那证位,说禅令住圆定,那证直趣菩提,位令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住圆

《楞严经》第十四套:?16>(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2、定直说禅那证位,趣菩令住圆定,楞严直趣菩提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提

3、说禅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那证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位令1888页(2)顶地。

4、顾名思义,顶就是最高的意思。经文:【又以己心如登高山,身入虚空】这个是四加行的第二。注释:「又以己心,成佛所履」:「己心」,就是自己加行之因心。

5、「成佛所履」,也就是成就佛大觉所应履之地,所以,说佛教迷信,刚好相反,佛是大觉着,刚好相反,佛一点都不迷信,是一个大觉悟的圣人,大觉所应履之地,履就是我们如临深渊换言之,至此位中,又以己因心,欲至果地所必经的初地。「若依非依」:「依」,就是指依于自心之本觉。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谓此时对于自心之本觉,仿佛有完全依循,非依,又似并非完全依循。就是有那个气息,但是还没有那个实证。「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就如人登山,当他登上高山之顶时,他的身体已经全部入于空中,但是脚下还着地,地大为有质碍之物,因为此时只有双脚犹着地,所以称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谓顶地也是一样,就像人登高山,指修行无上法,当然就是佛道。

2、生命最可贵的就是觉悟,所以说,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提早觉悟,那么就是修行无上的佛道,就是提早觉悟、所以,「身入虚空」,指已经修到此法之极高点,身心已经体入真如无上之法,那么真就是真心,如就是如如不动。我们这一颗真心如如不动。那么我们这个真心如如不动,有什么好处呢。就不会被这个假相所欺骗。

3、我们今天活的这么痛苦,就是处处真心跑掉了,被假相所欺骗,没有真心如如不动的功夫,才会活的这么的累,这么的辛苦所以我们修行要成佛,就是开采真如无上之法。身心皆浸淫于真如法中,但是脚下仍有微碍,指仍有习气尚未除灭,

4、这个习气就是无始以来的生相无明,无识的微细无明。那么习气可以说是一种种子,就像我们,比如说我们泡茶,泡茶,泡久了以后,就算把杯子洗干净,那么这个杯子还是有一点点茶的味道,就是这样子,所以每一个人一出生以后,他就会夹带前世的习气来,有的人以出世就很会念书,也是前世的因缘,有的人一出世,怎么教,他就是读不来,就是没办法。义贯:说:此菩萨「又以」自「已」加行之因地本「心」,继续向圆「成佛」道「所」必「履」之初地升进;然辞世菩萨对于本觉之心仿「若」全部「依」循,又仿若并「非」全部「依」循,以仍有习气未除灭故。此境界即犹「如」人「登」上「高山」之顶时,其「身」虽已全「入」于「虚空」之中,但起脚「下」仍旧觉「有微碍」的存在,以脚仍着地故,此境界「名为」四加行位菩萨之「顶地」。

5、接下来是四加行的第三位经文:【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注释:「心佛二同」:谓心与佛二者等同,也就是「即心即佛」。这个是禅宗常常讲的讲即心即佛的用意,是叫你回归当下,讲非心非佛,是告诉我们真心它无相,讲心也不对,讲佛还是不对,所以讲即心即佛,是叫你当下……心的当下就是佛,平等不二,讲非心非佛就是真正证入真如的人,也没有心跟佛这个名相,统统不可得,这个时候就讲非心非佛。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