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一)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1、共读观则共读楞伽开示,楞伽四十一,开示牟尼寂静观,牟尼是寂静则远离生,是远离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生名世后世净楞伽经义贯是取今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共读观则 2、楞伽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开示欢迎各位有学之士,牟尼有修之仁者,寂静各位高僧大德,远离开悟见性的生名世后世净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3、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经文:【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这几句很复杂,这里重点是离开佛见,不但离于凡夫见,二乘见、外道见,连佛见都不可得。“牟尼”,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意思。 4、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寂静观”,用寂静、无念、无分别之心,就是用本性的意思,用本性寂静、无念、无分别的心,观一切法,了悟一切法,皆空无自性,就是毕竟空寂,当证得一切空性的时候,如是则能远离于生。这个“生”后面补上:“灭”,生灭等相,意思就是便证得一切法,生即是无生,灭即是无灭。“是则远离生”,如是则能远离于生灭等相,便证得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生就是无生法忍。 5、“是名为不取”,不取就是不执著,不执著什么呢。不执著五蕴、不执著六入、不执著十二处、不执著十八界,叫做不执取,也不执著这个色受想行识,也不执著眼入到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不执取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也不执著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统统不执著。“今世后世净”,今世后世净的意思就是说,三世悉得清净等如虚空,当我们过去清净、现在清净、未来世清净,就证得清净法身,怎么样才能够证得清净法身呢。就无有少法可得,诸法毕竟空寂,这个空,没有任何讨论空间,就是单刀直入,就是放下,讲这一句,也是多余的,诸法本空,放什么下,即一切相就是毕竟空寂。 1、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用本性、寂静、无念、无分别之心,观于一切法,了悟了一切法都空无自性,证得到毕竟空寂,如是则能远离于生灭等相,便证得一切无生法忍。当证得一切无生法忍、毕竟空寂的时候,是名绝对不会执著五蕴,五蕴身、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切都不执著,不执著的时候,今世后世统统清净等如虚空,三世都得到清净等如虚空,当我们过去清净、今世清净、未来世也清净,则证于清净的法身,无有少法可得,这个是离于佛见,连佛见都要离,佛见不离的话,著一个佛见,就变成魔见;著一个佛见,就变成凡夫见,就变成生灭的见。这句经文在赞颂释迦牟尼佛达到的境界,同时也告诉我们用寂静、无念、无分别之心修行,不但要离于凡夫见,二乘见、外道见,连佛见也要离。 2、是这样的吗。评论区聊一聊吧。共读楞伽开示
四十一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五)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四)【诠论】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
-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七)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二)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七)【注释】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
- 要平息愤怒,必须捨去对他人的怀恨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七)【注释】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
- 随机阅读
-
-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二)【注释】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四)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九)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
- 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五)【注释】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八)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
- 我为不信佛的父亲助念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九)【注释】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二)一切佛语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七)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楞伽经的由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九)【注释】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五)【诠论】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这不是证圣,若作圣解即受群魔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所有句非所有句。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一)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如浪种种法,云何唯愿说。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远离一切虚妄故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