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对穷苦信众不能生憍慢心
建立了寺院,人对一定会有想学佛的穷苦人来近,接待这些人要很有礼貌。信众寺院是生憍十方的,大家随时都可以来,慢心所以有人来寺院,人对我们要亲切的穷苦招呼,也许来访的信众人本来不太了解佛教,因为亲切的生憍招呼使他们对学佛有了兴趣,慢慢聊起佛法来。慢心甚至从那时候起,人对他们愿意接近寺院了。穷苦 出家人对宾客有礼貌,信众他们有烦恼或问题,生憍自然会来请教,慢心假使对访客没礼貌,一座寺院充其量只像神庙,人家来来往往,却感受不到佛法的气息,就等于将寺庙整理乾净,提供人家一个散步的场所而已,对于大家学佛一点帮助也没有。 无论富有或贫穷的访客都要亲切的接待,对穷苦信众不能生出憍慢心,唯有使大家都了解佛法,依法奉行,才能使每个人知道有所取有所不取,离贫保富,并能尽心尽力修行。 我曾经听说一则发生在神庙的故事,很有意义。事情发生在嘉义一座很大的神庙,庙里要建大石柱,柱上雕龙刻凤。 庙祝是个在家人,穿着体面的人来拜拜,他就问:「我们这里要建石柱,你能不能帮忙出些钱?也可以几个人合资建一根柱子。」 有位老人常穿着不起眼的大衣,有空就坐在庙前台阶休息,那一天他正好在那里晒太阳。过去的生活水準和现在不同,现代人冬天开暖气,夏天开冷气,以前的人家没有冷、暖气,家里也不甚宽敞,热了,常常到庙前坐坐。庙祝并不认识这位常来庙前坐的老人,因为他从来不添香油钱也不和庙祝打招呼。一听说要建石柱,老人心血来潮,向庙祝建一根龙柱需要多少钱?庙祝很瞧不起他,回答说:「你问这个做什么?你又没能力负担!」态度非常傲慢。 老人不动声色,从衣袋里抓出一大把钞票,都是大钞,问庙祝:「用这些钱来建,不知道够不够?」 庙祝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老人拿出来的钱何止建造一根石柱,可以建很多根柱子啊! 让大家到寺院来,不是要他们出钱,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多了解佛法,所以对任何人都不能有憍慢心。有些穷苦的人知道布施有福,辛勤的积蓄了一些钱,要来寺院布施求福,假使出家众因为他们穿着不好就起憍慢心,不能亲切的接待,往往会使他们退失布施的心,也可能因此断了他们接触佛法、了解佛法的机缘。 对于常常添香油钱,看起来很体面、较有财势的人,我们不能生出谄媚心。「谄媚」俗话就是「拍马屁」,对他们就特别接待,用餐时又特别做不一样的菜给他们吃,这是很要不得的行为。对所有的佛教徒都应该平等接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八)尔时世尊以偈答曰: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
- 印灵禅师解读公案:我是驴子
- 农历七月不是gui月,而是孝亲月、报恩月、吉祥月!
- 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能得到什么利益
- 别让内心的火苗熄灭
- 减少自我 培养福德 内心会无比强大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九)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
- 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
- 农历二月初五,瞻礼玄奘法师舍利,功德无量
- 南怀瑾:男孩子千万别玩这个,玩这个一定会短寿
- 南怀瑾:男孩子千万别玩这个,玩这个一定会短寿
-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一)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 共读楞伽开示(六十五)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零五)【注释】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一切诸佛菩萨所行
- 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 华严三观和天台一心三观是相似的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零九)因所作相。异不异。合业生相。深入计著。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识身转
- 农历七月不是gui月,而是孝亲月、报恩月、吉祥月!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