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的业力有机六种含义: 一、剎那灭─谓体才生,得果无间必灭,前还有胜功力,业力有机方成种子。得果 二、前还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业力有机俱现和合,得果方成种子。前还 三、业力有机恆随转─谓要长时一类相续至究竟位,得果方成种子。前还 四、业力有机性决定─谓随因力生善恶等功能决定,得果方成种子。前还 五、待众缘─谓此要待自众缘合,功能殊胜,方成种子。 六、引自果─谓于别别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种子。 我们这个业是怎么形成的?它形成一个什么作用?我们了解种子,我们就知道这个业是怎么成立的。这六个当中,一二三先讲到业力的形成,四五六再讲到这个业力形成以后产生的作用。 我们先看前面三个,业力是怎么形成的。 (一)剎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子。 (二)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子。 (三)恆随转——谓要长时一类相续至究竟位,方成种子。 那么业力的形成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剎那灭」。就是说你必须有一个造作,你必须有一个生灭的行为。当你的心是不生不灭的时候,你念头不动的时候,它不能形成一个业种子。所以这个业,它必须是一个生灭的状态,也是有一个有为的造作。而这个造作它会产生一种很明确的善恶的功能,它不是一个非善非恶的,它必须有一种善恶的功能,就形成一个种子。 第二个,「果俱有」。这个业种子形成以后,它会产生一种蔓延的力量——果俱有,种子它会起现行。这个种子起现行的时候,种子消失、种子现行这两个几乎同时,它们配合得完美无缺,就是当现行熏成种子,而种子又起现行,这个一消一长几乎是同时的。 第三个,现行跟种子的作用的结果,就变成辗转相续了——「恆随转」,它们不断地在形成相续,也就是说种子的形成,必须是生灭而相续,相续而生灭。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受戒。很多人质疑说,为什么我们要去受菩萨戒?反正我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就好,受菩萨戒跟一般的慈善事业有什么差别呢?我们一般没有受戒的人,他没有戒体。没有戒体,他可能遇到某一个可怜悯的所缘境现前的时候,去刺激到他的慈悲心,他也会去造善做布施,做放生的善业,但是他这种善业,缺乏一种愿力的摄受。 也就是说他本身没有一种愿望,他的业力不是由内而外的,他是外境刺激到他的时候才去造业的,所以他这种业是一种点状的业,这个业力量不大。凡是这个业是由外而内的,没有经过你长时间的酝酿,而从内发动出来的业,不管善业恶业都不大,就是外境刺激你,你才有一些反应的,这个业都不大。 同样去做一件布施,布施的钱是一样的,受菩萨戒的人,是百千万倍于没有受菩萨戒的人,因为他在造这个业的时候,是坚定的,是相续的。就是说,他随时準备要造善业,只是有时候因缘不具足,他那个意乐不断在活动,这种业是很强的。 诸位!你去欧美看一看,你看有些人的福报大得不得了,他们家的花园,那个开车开十几分钟还没有结束。现在我们要有一个问题了,他的福报是我们的几百倍,难道他造善的时候,他的善业是我们的几百倍吗?当然不可能。他的寿命几十年,我们的寿命也几十年,为什么他能够招感这么大的福报的业呢?不是我们不够努力,因为他造善的时候,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素质,因为他有一个强大的意乐。 凡是一个人能够创造广大的福报,一定是有一个愿力,不管他信什么宗教。如果你的生命是有一天过一天,有造善也好,没有造善也好,你什么都无所谓的人,你今生做不出什么大的事情出来,不可能!所有的业都必须要有强大的业,都必须要恆随转,你必须由心中强大的愿力,去推动广大的善业,这才可能去创造广大的业力。 当然从罪业的角度,它就不是愿力,那是执着这个邪见。你认为这个业对你是功德的,是好乐的,罪业也是一样。一个人会造作强大的罪业,跟他的行为也没有太直接关系,主要是他的心态有问题——无惭无愧,数数现行,做功德想,深生好乐。 凡是重大的善业,一定由愿力引导的;凡是重大的罪业,一定是一个盲目的执着引导的,因为他只有透过执着跟发愿,才能够产生强大的那种不断活动的意乐。 你看受了菩萨戒的人,是随时準备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随时準备。那他有时候为什么没有做呢?因为他没有因缘而已。他这个强大的意乐在那边活动,所以他每做一个业,都是百千万倍于没有受戒之人。 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从这个业的形成,我们知道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一个人临终的时候,要让罪业不起现行,而善业起现行,你必须要培养一个善良的意乐,你必须要破坏一个不好的意乐,这个叫做「增上惭愧」。 我们先假设无量劫来流转到现在,大家的罪业都差不多,其实大家都差不多的,大哥不要笑二哥。但是为什么有些人他临终的时候,他会把这个罪业启动起来,有些人不会?就是心理素质。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阿赖耶识,就算今生你做好做坏,你把过去加起来,其实每一个人的业都差不了多少。 但是为什么临终的时候,这个人是安稳状态,那个人是一种躁动状态?其实重点还不是你今生造了什么业,而是你造了业的时候,你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心态,那个不好的意乐在那边活动,你把整个罪业给刺激起来,激发过去的罪业,这才可怕! 所以当我们一个人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素质的时候,我们增上惭愧,叫做「崇重贤善,轻拒暴恶」,我们不断地赞美善法,我们不断地呵责恶法,就不容易把这个罪业激发出来。所以这个忏悔,其实某种程度是培养一个美好的心态。这个我们下面还会再不断地说明。 因此业力的形成,必须是一种生灭的造作,必须是一个辗转的相续。这个辗转的相续,可能是一种善良的愿力,也可能是一种盲目颠倒的执着。 当这个业力形成一个强大的善业跟恶业的时候,它会有三种结果,我们看四五六。 (四)性决定——谓随因力生善恶等功能决定,方成种子。 (五)待众缘—— 谓此要待自众缘合,功能殊胜 ,方成种子。 (六)引自果—— 谓于别别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种子。 当一个善恶的业力,透过你的生灭作用,透过一种辗转相续形成以后,第一个,它的作用是体性决定。也就是说,它的善恶功能已经决定了。诸位!你的修行,你的忏悔,不可能把善种子改成恶种子,你也不可能把恶种子改成善种子。 忏悔,只能够让种子沉澱下来,你没有本事把恶种子转成善种子,你没这个本事,只有佛陀可以,因为佛陀他的第八识完全被破坏了——「金刚道后异熟空」。只要第八识还在,只要这个有漏种子还在,它的体性就决定了。所以我们现在不是说把罪业的种子,把它忏成往生的种子,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让它沉澱下来,让它不得果报,这个「性决定」是这个意思。 下一个,「待众缘」。这个业力要得果报,它必须要有成熟的因缘,就是它必须要数数现行,辗转增盛,深生好乐等等。 第六个,「引自果」。当他得果报的时候,各别各别的身心去得各别各别的果报。比方说你布施的种子,它会成就富贵;你忍辱的种子会让你庄严,所以业力得果报是不能互相抵消的。比方说一个人他过去生肯布施,但是他脾气很大,他布施以后经常去讥嫌别人,那么他得果报的时候,是怎么回事呢?福报很大,身相丑陋。 这个果报是各得各的,你不能够说我过去犯了错,我拿这个一万块去布施寺庙来做个抵消,对不起!布施有布施的福报,造罪有造罪的痛苦,不能抵消,除非你忏悔,你针对某一个业忏悔才可以。 所以他这个业的相续是各人各人的。我们生命的内心当中,有很多的相续,你不能用这个善的相续,去抵消恶的相续,不可以!你必须一一地忏悔,你必须把它抓出来好好地忏悔!就是说当业力形成以后,它有决定性、等待性跟得果报的作用。 《禅观与净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 盖洛普优势丨别再用最低效的方式逼自己成长了!
- 盖洛普优势丨有排难才干的人,是什么样的?
- 盖洛普优势丨我为什么选择成为优势教练?因为自我否定真的太痛了
-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 界诠法师:小病从治,大病从死
- 盖洛普优势丨“高敏感”“玻璃心”真的是人生的拖累吗?
- 盖洛普优势咨询丨找老板沟通前,他说:“最想把野心说出来”
-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罣碍
- 法相宗 适合高级知识分子的法门
- 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
- 界诠法师:小病从治,大病从死
- 有些人念《地藏经》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 社群服务丨这是一个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
- 珠海体育中心汽车撞人致35死43伤,情绪失控有多可怕?
- 禅宗入门宝典·少室六门集
-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 盖洛普优势咨询丨找老板沟通前,他说:“最想把野心说出来”
- 没有恒心,难以成事
- 画中禅机:《十牛图》
- 搜索
-
- 友情链接
-